寿险预定利率下降 或改变业务增速及结构
证券时报 2023-07-21 10:14

传统寿险产品维持了10年的3.5%预定利率,最终确定将于2023年7月31日终结。自8月1日起,市面上所有传统寿险的预定利率都不会高于3%,同时,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2%,分红险预定利率最高为2.5%。

所谓传统寿险,即普通型寿险,简单理解即是对保险客户来说收益确定的寿险产品。对应的,分红险和万能险为新型寿险产品,收益具有浮动的特征。

预定利率下调后,行业会有哪些连锁反应?业内人士分析,从保险业务增速和险种结构上,或都会有一定变化。

保费增速或出现阶段性低位

从实践来看,产品预定利率的变化对于保费收入情况有直接影响。从今年情况看,在3.5%利率的寿险产品将停售的市场预期下,二季度寿险公司保费出现了久违的两位数增速。

从上市的头部寿险公司数据看,今年6月单月,国寿、平安、太保、新华和人保的单月保费,同比均有大幅增长,增速最高的人保寿险单月增速超过80%,增速最低的国寿单月保费增长也达18%。尽管有季末和半年末的时点考核因素,但这一增速仍明显高于往年同期。

今年上半年,五大A股上市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均为正增长,增速从4%到9.4%不等。分析人士认为,“炒停售”3.5%利率产品,是推动保费收入大增的一大主要因素。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3.5%利率的寿险产品停售后,保费收入还会不会增长?会以何种速度增长?业内对未来增速已有一定预期。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人士中,有头部寿险公司人士认为,增速“肯定会下降”,“当前有3.5%的利率,以后要变成3%了,客户肯定要趁着3.5%的时候买,所以利率切换到3%之后会有一定低迷期。”

也即,今年二季度以来的保费收入高增,有一部分透支未来的因素——有需求的客户会提前购买,也有客户跟风购买。

不过,上述人士也认为,8月之后,有相关需求的客户仍会购买保险,保费收入增速也会随之恢复。从市场情况看,保险产品仍具有独特性,风险保障功能具有唯一性,对有理财需求的客户来说,在其他金融产品打破刚兑的情况下,有长期保底收益特点的理财险也有吸引力。

业务结构或将变化

从今年3月原银保监会召集保险业协会以及20多家寿险公司座谈,引导寿险业降低负债成本,到3.5%预定利率寿险产品开始“炒停售”,到如今正式确定停售时点,寿险公司降低刚性负债成本已向前迈进一步。

一家中型寿险公司高管表示,调低产品预定利率,为的是更好应对日益加大的利差损风险。保险公司降低负债成本和利差损风险,为的是行业稳健发展,只有行业安全,才能为社会和客户需求提供更好的保障。

寿险行业是经营长期业务的行业,利差损风险一直是这个行业面临的风险之一。近几年,在投资端收益压力下,保险公司利差损风险问题紧迫性上升,业界对于如何应对的讨论也较多。总的思路是,需要做好资产负债匹配,既包括收益率匹配,也包括期限匹配。其中的关键是要控制好负债成本。

“如果负债成本足够低,就不怕利率下行;如果负债成本比较高,而且是固定的,在利率下行的情况下会产生风险。”一家大型保险机构负责人说。

降低预定利率属于降低固定的负债成本,除了降低刚性负债成本外,另一个思路是,调整负债结构,即降低业务中的传统险(客户收益固定)比重,多做分红、投连等业务。

上述大型机构负责人举例,在长期零利率状态的日本市场上,很多寿险公司不做保证回报的寿险产品,而靠死差和费差赚钱。所以说,即便日本处于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市场环境中,寿险公司仍能赚钱,“应对利率下行,保险行业还是要优化商业模式,优化产品结构。”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利率下行了,寿险的产品结构不优化不完善,还是以前的产品结构,负债成本不降低,则会有比较大的挑战。

友邦人寿首席执行官(CEO)张晓宇曾公开表示,分红险、投连险等产品完全可以实现多赢,对保险公司而言可以平衡利差损风险,对客户而言可以实现长期收益,对资本市场而言可以起到稳定器作用。

不过,调整业务结构并不那么容易,需要行业持续稳步推进。有寿险公司总精算师表示,自1999年调低定价利率到2.5%之后,业内曾经尝试过分红险、投连险和万能险业务,期间还出现了一定风波,国内客户对于这类产品不太接受,“已经走过这个周期,要做起来并不容易”。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