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 成功植入“火箭心” 罕见先心病患者获新生
扬子晚报 2023-07-06 12:36

6月6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邵永丰主任团队面临重大挑战,不惧考验,为罕见先心病——“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者张先生成功装入国产人工心脏“火箭心”,据悉,此次进行的“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者装入左心室辅助手术为国内首例,世界第六例。患者张先生近期康复出院,出院前夕,张先生对邵永丰主任团队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也对自己的新生活充满向往:“现在的我终于可以轻松生活了!”

患者求助

心脏“转位” 已进入心衰终末期

现年61岁的张先生出生在“水晶之乡”江苏东海,从小体质就不如他人,活动能力很差,也经常容易感冒。十几年前,张先生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在当地医院仔细做了全面检查,才知道原来自己患有一种罕见先天性心脏病——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这种病全世界发病率只有0.2%-0.3%。

张先生从医生处得知,他的心脏和血管的连接与正常人是相反的,让本不该承受高压力的右心室来供应全身血液灌注,就很容易发生心衰。因为查出的太晚,此时的张先生心脏衰竭已经逐渐进入终末期,普通手术没有办法解决,只能吃药控制。此后的岁月里,心衰时不时发作一下,让张先生非常痛苦,成了医院的常客。

今年4月份,张先生通过媒体知道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邵永丰团队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植入“火箭心”(HeartCon心室辅助)的报道,看到了这些患者术后恢复很好,一个个健步如飞,内心被深深触动。于是张先生带着对未来健康生活的期盼,找到了邵永丰主任。

不惧考验 成功“换心”

国内没有先例,手术团队做了大量“功课”

此时有一个难题摆在大家面前,就是国内还没有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患者安装左心室辅助的先例,本身这种疾病发病率就很低,安装左心辅助的概率就更微乎其微,所以没有案例可考。即便在国际上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搜索,迄今也只有5个这样的案例。邵主任团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邵永丰主任介绍,张先生的心脏和血管的连接与正常人是相反的,面对此例罕见患者,团队提前做了大量“功课”。

首先,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解剖结构与正常结构相反,心尖方向不一样,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走行方向也不一样,功能左室中的解剖结构也较正常左室内部结构不同,要求手术医生要更改平时手术习惯,仔细精确处理,辨别解剖结构,从而能够正确实施手术步骤。

其次,患者的二尖瓣三尖瓣调换位置,术中成型处理方案也与常规手术不同,左侧房室瓣需要按照三尖瓣处理方案;患者升主动脉及肺动脉干走行方向与常规不同,行人工血管及升主动脉端侧吻合时其角度及长度设计也与常规不相同,吻合口需要斜行,人工血管需要从右室前行走;同时患者转位传导束走行位置也与常规患者明显不同,术中需要辨别并避免损伤。

国产“火箭心”让心脏重“燃”动力

面对患者的诚恳诉求,邵永丰主任团队进行了仔细考量,决定放手一搏。邵主任团队给张先生做了全面仔细的术前检查,还联系了天津泰达心血管病医院刘晓程院长团队,一起进行了手术方案和术后管理的讨论,最后制订了周密详尽的计划。

6月6日,邵主任团队为张先生成功装入“火箭心”,手术非常成功。从此诞生了国内首例、世界第六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者装左心室辅助手术。

术后,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护下,张先生很快就拔除了气管插管,在病房里积极进行康复锻炼。“好久没这么畅快地走路了,我感到无比轻松!”张先生感慨道,“没想到我这么倒霉得了罕见先天性心脏病,又这么幸运遇见邵主任团队,遇见‘火箭心’,让我获得了一次新生!”

延伸阅读

什么是“火箭心”?

2022年7月13日,“火箭心”(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 HeartCon)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上市,不仅成为了国内首款采用磁液悬浮技术的人工心脏,关键技术指标也达到了国际同等水平。

之所以称它为“火箭心”,是因为它的研发来源于中国航天火箭50多年的经验及技术。

有数据显示我国心衰患者保守估计也有1600万人,其中终末期心衰患者占5%-7%,且仍在不断增加。终末期心衰传统治疗转归差、死亡率高。心脏移植虽是较好的疗法,但由于心脏供体严重匮乏,远远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大量患者在等待中死亡,随着耐久可靠的机械辅助循环装置的出现,左心室辅助装置成为终末期心衰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新手段。

文/张伟 孙浩亮 宫丹丹 于丹丹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