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特殊礼物,送给名叫“中国”的孟加拉国女孩
新华社 2023-06-01 10:35

“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孟加拉国12岁女孩阿里法·沁收到了一份极为特殊的节日礼物。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孟加拉国儿童阿里法·沁,鼓励她努力学习、追求梦想,传承好中孟传统友谊。

“收到习爷爷的复信,我太高兴了!”沁激动地说,“我要把我的故事讲给我的朋友们,和他们分享我的幸福。”

与中国的故事越写越长

时间回拨到2010年11月9日,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抵达孟加拉国东南部港口城市吉大港,开始对孟展开为期一周的医疗服务。

当时,当地一位孕妇分娩在即,却因长期患有心脏病而生命垂危。孟方紧急向“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求助,医院船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赶赴当地医院,中国医生顶着巨大压力为孕妇实施剖腹产手术。孩子出生后,中国医生在病房又守护了两天,直到母女情况平稳才离开。

“中国医生们救了我的妻子,让我的女儿平安降生,我们十分感激,铭记一辈子。”父亲安瓦尔·霍森说。他给孩子取名为沁(Chin),在孟加拉语中是“中国”的意思,就是希望女儿记住中国。

自沁出生后,来自中国的关怀从未间断,她与中国的故事也越写越长。

2013年,“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第二次到访孟加拉国,医生为沁做了全面体检;2017年,当年手术的麻醉医师盛睿方随中国海军远航访问编队对孟加拉国进行友好访问,在码头见到了沁,沁第一次叫盛睿方“中国妈妈”;2019年12月,沁及家人来到中国,登上了靠泊在舟山某军港的“和平方舟”号……

“多年前,是‘中国妈妈’帮我来到这个世界;多年来,来自中国的叔叔阿姨们关心着我的成长。”沁说,“非常感谢他们!”

“我爱中国,想做孟中友谊的使者”,在给习近平主席的信中,沁讲述了自己与中国的特殊缘分,表达自己想到中国学习医学、为传承发扬两国友谊做贡献的愿望。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说,得知沁立志长大后做中孟友谊的使者,未来希望到中国学医,像“中国妈妈”那样救死扶伤,感到十分高兴。希望沁珍惜韶华、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回馈家庭、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我会按照习爷爷的嘱咐好好学习。”沁说,自己会更加努力,争取早日实现梦想。

看到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孩子的爸爸霍森同样激动不已,“习近平主席在百忙之中还记挂着沁,我非常开心、特别感激。我们一定为沁的成长提供良好条件,鼓励她努力学习,学好中文,支持她到中国学医。”

中孟友好世代相传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说,中国和孟加拉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好邻居、好朋友,拥有绵延千年的友好交往历史。

进入新时代,中孟两国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系列务实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作为南亚地区首条水下隧道,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建成后将原本4小时的车程缩短至20分钟;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厂运营后,每天可处理近500万人口的生活污水;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建成后,将把孟加拉国南部20多个区同首都达卡连接起来,将有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新冠疫情发生后,两国共克时艰,相互帮助。孟加拉国政府和人民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大批物资,中国此后也向孟加拉国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提供抗疫医疗物资,是最早向孟援助新冠疫苗的国家之一。

霍森说,如今,当地的商场里有种类繁多的“中国制造”,各地有便民利民的“中国建造”,中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很大的变化和改善。我们很感谢中国”。

在给习近平主席的信中,沁提到自己2019年曾去中国旅行,“看到了中国的繁荣发展,也再次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善”。沁说,如果有机会,自己还想再去中国看看,回来后同老师、同学分享所见所闻。

播撒和平与友爱的远航

600多年前,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的“宝船”七次远航,在沿途各国人民中间播撒下友谊的种子。600多年后,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怀仁远航,谱写了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崭新篇章。

2010年,“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于8月31日起航,前往亚丁湾海域及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孟加拉国五国执行“和谐使命-2010”任务,历时88天,总航程17800余海里。这是中国首次组织医院船赴海外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服务任务。截至2023年4月,“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已先后10次走出国门,航行26万余海里,服务43个国家和地区,为25万余人次提供医疗服务,实施手术1400余例。

2022年11月,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丹戎不碌港。一名重6.24斤的男婴在“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出生,这是“和谐使命-2022”任务接生的首个婴儿,也是第10次赴海外执行任务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迎来的第7个“和平宝宝”。孩子父母把孩子小名取作“方舟”,以纪念这段珍贵的经历。

多年来,从“沁”到“方舟”,从孟加拉国到印度尼西亚,随着“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一次次远航,一个个小宝宝健康出生、茁壮成长,和平与友爱的“种子”播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些孩子见证着中外友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必将把和平友善、团结合作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也将用他们自身独特的经历讲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故事。

文/孙楠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