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村幼儿园办成儿童成长的文化之根
中国教师报 2023-05-23 13:48

各级教育的高水平高质量普及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以农村为重点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探索适应边远山区、牧区、林区等地区的学前教育有效模式,使适龄幼儿通过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健康快乐成长。在《中国中部农村地区普及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一书中,作者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裘指挥等从保教人员胜任力、小微幼儿园发展、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对中部农村地区普及学前教育的成就、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举措和观点。其中有一些值得关注,如下所示。

高度重视农村地区普及学前教育的人力资本、社会公平和乡村文化引领的战略价值。高品质的学前教育能够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劳动力素养,带来更大的人力资本效益;学前教育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对打破贫困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农村地区普及学前教育具有乡村文化引领价值,就教育领域看,村小是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域,但随着村小的减少,农村幼儿园将逐渐成为“村庄的重要文化中心”。

大力发展优质普惠性幼儿园是当前办人民满意幼儿教育的重要举措。当下“入园难”已得到缓解,但“入园贵”“入优质园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发展优质普惠性幼儿园是当前农村地区普及学前教育的价值诉求,这要求坚守三个属性: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政府主导的保障与创新管理机制、有质量保障的学前教育。

坚持分层质量观,“高质量”是农村地区普及学前教育的生命线。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质量不高,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质量保障的学前教育是当前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生命线,为此要坚持分层质量观,贯彻幼儿教育以游戏活动为主的主张,提升幼儿园保教水平。

小微幼儿园是农村地区普及学前教育的重要力量。小微幼儿园具有方便入园、运转灵活、收费低、易于因材施教及与家庭社区联系密切等优势,比较适合中部农村地区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同时对保障留守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实现教育公平、引领乡村文明以及实施教育补偿具有重要价值。

加大经费投入、优化经费结构是当前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前提。从整体上看,当前经费投入还不能满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这需要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同时在投入结构与性质上进行优化,如经费更多向园内游戏材料添置、教师素质提升等聚集内涵发展的要素倾斜。此外还应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增强经费投入与使用的科学性。

职前职后联动,提高保教队伍整体素质是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保障。一方面,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合理核定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对农村地区进行编制倾斜;另一方面,保障农村幼儿教师待遇,实施农村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同酬保障制度、农村幼儿教师荣誉工程等,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区域合作共生,创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机制。以区域内1—2所优质幼儿园为核心,形成农村幼儿园发展联盟。园际联盟“管理互通、资源共享、研训联动、文化共建、项目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互补、教育教学联动互助,逐渐提高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

总之,《中国中部农村地区普及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一书剖析了农村地区普及学前教育的成就、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与小微幼儿园健康发展的对策,为构建符合中部农村地域属性的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

作者/刘焱,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