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中含泪观好戏 看话剧《半个月亮掉下来》有感
北京晚报 2023-05-16 08:46

《半个月亮掉下来》剧照 方非摄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想过上“好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这无可厚非。但如何达到这样的目的,不同的人却走着不同的“路”——有的人靠勤劳、智慧,实干、苦干,不怕流血流汗;有的人却想着“不劳而获”、盼着“天上掉馅饼”,结果如何,可想而知。话剧《半个月亮掉下来》(编剧刘连书)就讲了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主人公王一斗,住在老北京胡同的一座大杂院里。他年轻时也曾勤劳苦干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看到大院里的人都过得比自家好,心里就长出了“草”,整天梦想着发一笔“横财”,盼着发家致富。他自己叫“王一斗”,人们说他“注定这辈子就是一斗粮食的穷命”,因此他给儿子起名“王满囤”,甚至连将来孙子的名字也想好了叫“王九库”(九座仓库之意),祈盼着自家的粮食越来越多,日子越来越好,改变一家人的命运。他偶尔听说,当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太后把皇宫里的八大马车金银珠宝藏在宫外太监暗宅的一口井里。他就动起了歪心思,带着儿子满囤,不分昼夜地“挖宝”。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可他却“心有不甘”,到了只剩下“空惆怅”——“后悔呦,后悔死喽!”然而他一生执迷不悟,始终也没弄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能发财”的原因,只是不停地埋怨“一轮到我烧香,灶王爷就调屁股”,最后落下个半身不遂,连那句“后悔呦,后悔死喽”也喊不出来了。

小时候,在课本里看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总感到那群猴子有些可笑。如今,当我们看到“人捞月亮”时,就有些笑不出来了。因为,人无论如何是应该比猴子“聪明”一些的。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似乎并不见得比猴子“聪明”,他们明明知道不可能办到的事,还要“努力”去做、去争;明明知道是“陷阱”“火坑”,还是有一个又一个的“聪明人”前赴后继地往里跳,就不免令人感慨了。就像王一斗,他想获得意外之财,可他是否知道,即使地下有金银珠宝,也是不属于他自己的,是不能据为己有的。儿媳妇枝子提醒过他和满囤,可他们听不进去。

编剧很巧妙地把普通的百姓生活与一个百年藏宝的传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奇中增加悬疑性,以黑色幽默的手法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真真假假,亦真亦幻,既写实又象征,既悬疑又现实。有趣的故事、幽默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喜剧的效果,令人捧腹,也令人唏嘘。看到最后,人们似乎已经不太关心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问题,只是觉得,像这样的“传奇故事”似乎在今天依然存在,抑或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对金钱的欲望,为追求欲望而忘记现实,忘记本分,盼望着“一夜暴富”,到头来却是“水中捞月”。从这一点说,该剧所讲的故事的真实性,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其寓意性仍然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和现实教育意义。这大概就是该剧能够吸引人的主要原因吧!

这个戏就像是一个放大镜,也像是一个反光镜。它放大了别人的生活,以艺术的手段展现在舞台上,照出了社会中的人生百态,实际上也是在“反照”现实,给观众提供一种“选择”与“借鉴”。观众在被这出“喜剧”引发哈哈大笑的同时,也在情不自禁地思考:是走王一斗的路,还是走出租司机枝子踏踏实实挣钱的路?是选择夏五爷的人生坚守、道德修养,还是像王一斗那样见钱眼开、放弃人生底线?“聪明的人”总以为偷偷摸摸地“做”,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实际上,人在做,天在看,一时的瞒天过海,终究会露出马脚。古人说,“不义之财”莫取,“伸手必被捉”。一旦被金钱迷了眼,就会迷失自己的人生理想方向,毁了自己的前程,结局只能是后悔不迭。就像夏五爷对王一斗说的——

“可别被便宜咬着”;

“那要看这钱是怎么来的。要是获取不义之财,不仅殃及子孙,到头来是福是祸,还很难说呢”;

“都说人生是苦,苦就苦在贪欲,戒去贪欲,心地自然纯净”。

夏五爷的话说得很明白,只有勤劳致富,心里才会安宁;眼前亮堂,事业才会有成!

可是,王一斗到了也没明白。(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文/刘平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