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图绘欧美跨艺术诗学的谱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30 07:00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诗歌与其他艺术之间的互动、影响和转换,跨艺术批评与诗学成为人文学科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二十世纪晚期,随着数字媒体、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跨艺术诗学研究转向跨媒介研究,呈现出跨艺术、跨文化、跨媒介的全球化、多元化发展态势,在90年代出现了“跨艺术转向”(Interart Turn),促进了跨艺术诗学的繁荣。因此,欧美文学中诗歌的跨艺术理论与实践成为一个显性的研究课题。然而,彼时国内外学者尚未对欧美跨艺术诗学进行梳理和系统研究,在这一背景下,欧荣、章燕等著《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下文称《欧美跨艺术诗学》)应时而生,作者以“中国视野”参与了跨艺术诗学的建构,推动了我国学界对欧美跨艺术诗学的深入研究。

欧荣教授在跨艺术诗学领域已经耕耘多年,曾参加并组织过多次跨艺术、跨媒介国际研究会,并将跨艺术诗学研究作为其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的选题,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和相关著作。《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的姊妹篇《“恶之花”:英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就从跨学科、跨媒介、跨文化的视角,借助“艺格符换”、“出位之思”等概念,探讨了欧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挖掘出欧美现代派诗人的跨艺术诗学理念。《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是欧荣教授继《“恶之花”》之后的厚积薄发之作,这次她将跨艺术诗学置于更大的欧美国家研究领域,视野更加广阔,阐释更加细致入微。

该著从诗歌与其他艺术媒体的关系入手,对欧美跨艺术诗学进行了全面解读和系统研究,为读者绘制了理解欧美历史文化的理论谱系图:一方面,该著不仅对包括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与当代等不同时期的欧美诗歌中的跨艺术性进行了理论梳理,还从诗歌与绘画、图像、音乐与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具体探讨了跨艺术诗学的理论与批评实践。另一方面,该著还考究了“艺格符换”(Ekphrasis)概念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近现代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对欧美诗歌、艺术的发展与变化进行了历史文化、跨学科和跨研究的检视,这是一项浩大复杂的工程,不仅时间跨度长久、涉及内容繁多,而且理论体系庞杂,然而,该著将纷繁复杂的“跨”理论阐述与细致入微的诗歌批评实践融为一体,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坐标维度上,绘制了一幅经纬清晰的欧美跨艺术诗学福柯式图谱,呈现关于欧美跨艺术诗学的一部微型文化百科全书以及一个“语词博物馆”。

该著由绪论,以及上、下两个部分组成,共七章。绪论高度概括,包括跨艺术诗学的历史回顾、核心概念“艺格符换”的辨析与命名选择、文献回顾和主要研究内容。关于跨艺术诗学的定义,欧荣教授沿用其在当代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热点述评中的界定:“跨艺术诗学广义上就是指打破文学和其他艺术界限,研究文学和其他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及相互转化;在诗歌批评领域,跨艺术诗学关注诗歌与绘画、音乐等非语言艺术的相互影响以及诗歌文本与绘画、音乐等非诗歌文本之间的转换或改写,又称‘艺格符换诗学’。”[1]69上编为“理论爬梳”,对欧美跨艺术诗学既进行了历时性梳理,挖掘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时期不同诗人、艺术家的文学艺术观,又共时地探讨了当代欧美跨艺术诗学的热点问题,围绕“艺格符换”这一跨艺术诗学的书写策略与创作原则的演变,考察了诗歌与绘画、图像、音乐和新媒体之间动态的、互通的关系,还对中西跨艺术诗学进行了比较。“理论爬梳”重点介绍了古典主义时期的诗画关系、新古典主义时期的诗画一体论、浪漫主义时期的诗画异质论与艺术混同现象以及现代主义抽象艺术观等具有代表性的跨艺术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涉及众多文艺理论家及其所持的理论主张,主要包括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贺拉斯的“诗如画”传统、莱辛的时空艺术观、布莱克的诗画合体艺术、华兹华斯的情感论、白璧德探讨的艺术的混合现象、格林伯格为代表的反叛艺术和抽象艺术以及对现代主义艺术观的反思等,该著认为,每个时期的跨艺术诗学都呈现出与往期的理论观点既传承又超越的互动关系。

该著从历史语境、时代文化、艺术传统等层面考察了当代跨艺术诗学的热点问题,精炼地勾勒出了当代欧美跨艺术诗学图景,关于核心概念“艺格符换”,欧荣教授援引包括克里格(Murray Krieger)、赫弗南(James Heffernan)、潘惜兰(Siglind Bruhn)和奥尔布赖特(Daniel Albright)等人在诗歌、绘画、音乐、多媒体领域对这一概念的质疑、补充和发展,发现欧美当代理论家关注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模仿论与情感论、表现媒介与形式、语言与图像、虚构与现实等关系,使跨艺术诗学呈现出跨艺术性、互通性、包容性与开放性。

在下编 “批评实践”中,该著结合上编的理论,分别对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了深入、独到的跨艺术诗学解读,出彩的阐释有《伊利亚特》中荷马对“阿基里斯之盾”的描述、莎士比亚诗歌对绘画的视觉演绎与创造、浪漫主义时期布莱克诗画合体艺术中时间流动性与空间图像性的交融、济慈《希腊古瓮颂》视觉艺术向听觉艺术的转换、现代派诗人对绘画、音乐、舞蹈的诗歌“艺格符换”,以及当代的中西跨媒介和跨艺术转换。这些阐释揭示了诗歌文本与其他艺术媒介之间的关联和影响,认为这些“艺格符换诗”在历史的演变中构成了欧美诗歌史上种类丰富的语词艺术博物馆。

可见,如作者所言,该著“融合文艺学、语义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视野”[2]22,是一部涉及中外文学史、中西方文论、美术史、音乐史、电影和戏剧研究等众多方面的微型文化百科全书。

《欧美跨艺术诗学》利用平行研究、影响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欧美跨艺术诗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溯源,并对该诗歌史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做了解读,这一经纬交错、历时性与共时性交融的研究呈现了一幅体系完整、富有活力的跨艺术诗学理论及批评实践谱系图,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创新性。其学术价值在于:第一,具有学术研究的前沿性。为国内学界在外国文学、中国文学、艺术研究、文艺批评以及学术论文写作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因而具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第二,具有研究资料的丰富性。为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多媒体等各类艺术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研究及批评实践资源;第三,作者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与深厚的文学底蕴,以优美的文学语言写就了一本厚重的诗歌研究专著。读者徜徉其中,能够成分发挥自身能动性,调动自身想象力,既能了解东西方的各类艺术的互通与融合,又能充分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审美。

难得可贵的是,作者不忘自己的中国学者身份,以独特的视野,评判西方理论家的观点,并对其不足之处做了修正。诚然,该著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做了大量的推进,倘若说在该研究领域继续拓展的话,可以关注中西跨艺术诗学比较研究,如钱兆明所言,“跨艺术研究局限于西方文化的范畴,把跨(西方)艺术扩大到跨东西艺术研究,因而也受到了学界的关注。”[3]105尽管该著追溯了中国古代与近现代跨艺术诗学,比如关于中国跨艺术诗学特色的“赋”所具有图像性、音乐性和博物性与西方的“艺格符换”的并置比较,但是,跨东西方诗学艺术的研究还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尤其是对中国艺术(如绘画、文字和古典哲学等)对西方现当代诗人及其诗歌的影响研究。我们期待之后的研究者在欧荣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基础上,关注更多的具体的研究领域,期待更多的崭新的研究成果面世,共同促进跨艺术诗学研究的本土化、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欧荣。当代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热点述评[J].外文研究,2014(2): 67-72.

[2]欧荣等。《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9.

[3]钱兆明。艺术转换再创作批评:解析史蒂文斯的跨艺术诗《六帧有趣的风景》其一[J].外国文学研究,2012(3):104-110.

许庆红(1968—),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美国诗歌与西方文论。E-mail: qhxsfs@ahu.edu.cn

作者:许庆红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