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资金大幅加仓 医药板块重回风口
证券时报 2023-04-14 10:41

4月以来,场内776只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份额整体减少超91.81亿份,而医药类ETF却逆市增长,成为全市场份额增长最多的主题基金。

数据显示,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吸金能力最强,4月以来该基金份额增长54.5亿份,增量在ETF乃至全市场的基金中均排在首位。目前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最新份额达到364.08亿份,创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4月以来ETF份额增量前4位的基金均属于医疗和医药主题。华宝中证医疗ETF、银华中证创新药产业ETF的份额均创历史新高,分别突破410亿份和70亿份。

将时间区间拉长来看,今年春节以来,ETF中有16只周度份额持续录得正增长,相当于连续保持10周增长。这些ETF中,有9只来自医药和医疗主题,数量占比最大。

从资金动向来看,4月以来,ETF中有6只净流入额超15亿元,其中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银华中证创新药产业ETF、华宝中证医疗ETF的资金净流入金额居前,分别净流入29.16亿元、22.76亿元和19.18亿元。

梳理上述3只ETF的前十大重仓股发现,多数属于创新药概念股,其中药明康德和泰格医药获得3只ETF重仓,恒瑞医药、爱美客、智飞生物等获得其中2只ETF重仓。剔除重仓股中重复股票,这3只ETF前十大重仓股共涉及17只股票,最新价较2021年高点平均下跌50%,智飞生物、长春高新、康龙化成、通策医疗等7只个股回调幅度已超60%。从估值来看,复星医药、万泰生物、智飞生物、药明康德最新市盈率已不足30倍。

今年以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累计上涨5.36%,仅跑赢沪深300指数0.26个百分点。从细分领域来看,中药板块年内累计上涨11.25%。

4月以来,医药板块行情有所回暖,申万医药生物指数累计上涨3.42%,跑赢沪深300指数近3个百分点,医疗研发外包、血液制品板块涨幅居前,指数均上涨超4%。

整体来看,中药和血液制品是今年表现较好的医药细分板块,且获得外资连续加仓,北上资金已连续5周净流入血液制品、中药、医疗设备这三个细分行业。

在这三个细分行业中,白云山、奕瑞科技、博雅生物、马应龙连续5周获北上资金净买入,以岭药业、奕瑞科技、众生药业、鱼跃医疗、上海莱士等16股获北上资金净买入额超亿元,其中迈瑞医疗、华润三九、白云山近5周净买入额分别达9.42亿元、5.48亿元和4.84亿元。

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就有明显加仓。基金2022年四季报显示,对医药板块的持股量较去年三季报增长7.1亿股。细分行业来看,获得基金增持的主要集中在化学制剂、中药、原料药、医疗研发外包、医院这5个细分领域,增持股数均超亿股。

从持仓变动看,去年第四季度,基金对27只医药股增持超千万股,其中人福医药、红日药业、美年健康、普洛药业增持数量居前,均超6000万股。人福医药的增持股数最多,合计增加1.28亿股,基金持股比例从去年三季报的4.49%提升至第四季度的13.11%。普瑞眼科、同和药业、首药控股、泰恩康的持股比例较三季报增长超10个百分点。

以公募基金2022年年报披露的持仓明细统计,14只医药股获得超过100只基金持有。迈瑞医疗的持股基金数最多,有582只基金扎堆持有,合计持股数量为1.28亿股,其中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A对其的持股数量居前,均超千万股。

爱尔眼科、药明康德、恒瑞医药、人福医药、康龙化成是公募重仓的前五大医药股,合计持股数分别为9.76亿股、4.95亿股、3.97亿股、1.91亿股、1.78亿股。

多位基金经理表示,经过两年的调整,医药板块目前性价比突出,随着正常医疗秩序的恢复、集采规则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医保创新支持力度的加大,医药板块将涌现更多的投资机会。

医药行业属于长坡厚雪的赛道,市场资金选择低位增持,与行业深度回撤、估值见底、未来市场回暖的预期不无关系。

2020年,疫情蔓延导致药物、疫苗需求激增,医药板块行情持续火热,当年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上涨51.1%,涨幅排在所有行业指数的第6位。火热行情持续至2021年初,当年下半年开始,在集采政策、PD-1医保谈判降价超预期等多因素影响下,医药股二级市场行情急转直下,行业指数下半年累计下跌13.77%,在同期申万行业跌幅榜中位居第3位,医药类基金净值也大幅回撤。

与此同时,医药行业一级市场融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创新药与创新医疗器械企业陷入融资困难、管线尚未变现、后续投入巨大等困境,医药领域人士形容为“资本寒冬”,医药板块行情被拖累。

随着指数走低,行业整体估值已进入低位。截至最新收盘,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滚动市盈率为24.77倍,处于2000年以来8.06%分位,距离历史中位数38.91倍具备较为明显的修复空间。从细分行业来看,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的市盈率均低于历史中位数。

纵观历史行情,医药板块从2005年以来有过5次明显的大幅度回撤,多数回撤幅度在40%-50%左右,其中2008年、2015年和2018年均是由于市场系统性风险导致的回调。结合目前行业估值水平来看,机构认为,医药各指数已处于底部区域,下跌空间或许有限。

业内人士分析,相较于2022年,2023年疫情影响趋弱,医院就诊人数放量有望带来行业景气回升。外围因素层面,美联储加息或临近尾声,流动性回归有望带来创新药流动性修复以及药企融资难度的相对缓和。

近期创新药板块频频出现异动,多只创新药ETF获得市场资金大量流入。港股、A股多只创新药概念股大涨,特别是4月7日,创新药板块迎来大爆发,概念股几乎全线录得上涨,10余只个股涨超5%,药明康德、恒瑞医药当日均获得超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

消息面来看,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将于本月中旬召开,超过20家A+H股创新药企业将在本次会议披露创新品种实验数据,市场对创新药关注度提高。

除此之外,随着AI板块高位出现分化,部分资金开始寻找新的机会。创新药兼具低估值、科技属性,顺理成章地成为资金轮动回补的承接点,不少资金开始抢跑AACR会议催化。

目前Wind创新药板块市盈率为32.93倍,处于历史22.01%分位,板块内20余股的市盈率低于这一水平,人福医药、长春高新、凯莱英的市盈率均不足20倍。按照目前最新股价较2021年高点回撤幅度来看,康泰生物、智飞生物、凯莱英等10余只个股的回撤幅度超60%。

创新药板块中,科伦药业、通化东宝、康泰生物、信立泰、智飞生物、药明康德已发布今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均为预喜。

放眼整个医药行业,无论是市场行情还是资金的角度,中药板块今年以来表现最为亮眼。

对于这波中药股行情,估值修复和基本面改善或是主因。今年以来,中药板块迎来多项利好催化,首先,“十四五”规划顶层政策大力支持中药传承创新发展,部分头部中医药企业在此背景下提高研发投入,推出一系列中药创新药,中药估值体系的科技成长属性日益凸显;其次,中药材价格大范围大幅度上涨,市场交易旺盛,中药企业业绩前景可期;再次,全国中成药集采整体上竞价规则设置较温和,头部中药企业有望实现以价换量,占据更大市场份额;此外,中药板块国企占比较高,尤其是行业龙头公司,在国企改革的浪潮下,中药行业提质增效有望逐步落实到业绩上。

中药不但传承历史,也面向未来,中医药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中药的科技含量。数据宝统计,2019年,A股中药板块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为85.12亿元,2021年增长到102.59亿元,增长幅度超过20%。目前已有27家中药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研发支出,其中22家均同比呈现增长,太龙药业、江中药业、众生药业、启迪药业的研发支出同比增幅均在50%以上。

截至最新,A股医药板块已有386股发布2022年年报或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合计1424.82亿元(业绩预告取中值,下同),与2021年的可比数据相比下降6.34%,医药板块业绩整体承压。

值得关注的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板块业绩则继续增长,已发布业绩的个股归母净利润分别合计达205.58亿元和584.59亿元,与2021年的可比数据相比分别增长60.12%和25.25%。

九安医疗业绩增幅最大,公司预计净利润约165亿元-175亿元,同比增长1715.9%-1825.95%,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在美国销售的试剂盒等新冠防疫产品需求大幅增加,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亚辉龙、华大智造、安旭生物、三诺生物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均实现超3倍的增长。

医疗器械近两年颇受资本市场关注,相较于创新药而言,医疗器械产业生态更完善,且回报周期短,风险较低。中信建投认为,春节后全国医院门诊量及手术量快速恢复,消费医疗器械及择期手术器械有望逐步复苏,集采悲观预期边际改善,2023年看好高增长、估值处于低位的公司。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