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跨国公司真金白银持续加码
证券时报 2023-04-08 08:00

从多部委密集会见跨国公司负责人,到重要会议中外嘉宾畅聊发展,以及众多外资项目签约落地……这个春天,跨境交流持续升温,重回热络景象。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顺利转段,出入境更加便利,有利于跨国公司到中国考察投资,有利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外资稳存量扩增量,要尽快消除疫情影响,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高标准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可以期待2023年我国吸收利用外资规模好于去年。

一季度使用外资频传喜报

刚刚进入4月,实际使用外资频传喜报。山东、江苏是吸收利用外资规模靠前的省份。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实际到账外资5971万美元,完成工作目标序时进度的110.6%,同口径增长17.1倍,超去年全年水平。江苏省南通开发区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开发区上报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南通开发区提出今年力争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这远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

此外,不少外资企业持续推进在华投资计划。3月25日博世公司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举行奠基仪式;3月29日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所属华锦集团、沙特阿美公司与盘锦鑫诚集团三方共同出资的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在辽宁省盘锦市正式开工,总投资837亿元;4月2日福建省迄今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前期工程开工仪式在福建省漳州古雷开发区举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张茉楠认为,2023年我国利用外资形势更趋复杂,实现稳外资目标任务艰巨,但综合而言,机遇大于挑战,在诸多有利条件下,可以期待2023年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好于去年。

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考虑到去年底的特殊情况,以及当前国际局势仍然复杂严峻,外资稳存量扩增量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外资重金投向哪儿?

近段时间,跨国公司高管频频亮相重要会议活动,他们到地方调研也成为一道风景。陈波表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顺利转段,出入境更加便利后,势必会有利于跨国公司到中国考察投资,有利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全球第一,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中国还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因此在国内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跨国公司的高管第一时间就想到中国实地走走看看。”陈波说。

这些跨国公司没有空手而归,相反,收获满满。从公开信息来看,全国多地相继签约落地了外资项目。这其中既有投资大、质态优的先进制造业项目,也有业态新、前景好的重大服务业项目,还有一批层次高、见效快的科创项目。以3月底举行的“投资中国年”广东专场推介活动为例,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到905亿元,其中超过六成为制造业项目。上海宝山区外商投资促进交流会上,14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超10亿元,涵盖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新落地和能级提升项目。而江苏省南通开发区一季度重点项目签约活动上,新增了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6个,总投资达到4.63亿美元,这些项目契合开发区主导产业方向,具有较强的引领性、创新性和成长性。

吸引外资酝酿新举措

继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今年政府工作也对“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作出部署安排。近期,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负责人在多个公开场合反复发声,强调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会坚持改革开放,持续推进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对民营和外资企业等各类主体一视同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欢迎外资来华投资兴业。

据了解,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新的吸引外资政策举措。有序推进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开放,继续清理外资准入限制,保障外资企业平等适用各项政策等都在考虑范围。

事实上,各地已经在持续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力度。近期上海发布《上海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措施》,支持外资证券、基金、期货、人身险、养老金管理率先落户上海,并提出积极争取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措施先行先试等。国内其他地方则是将目光聚焦制造业。青岛市出台制造业利用外资政策,落实《2023年出国(境)招商行动计划》,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同时,针对50亿元以上大项目力争在模式创新方面实现破局。境外招商更是成为不少地方的共同选择。

这些政策措施有利于增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信心。汇丰集团行政总裁祈耀年表示,中国经济正在强劲复苏,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并已在商界群体形成共识。他透露,2020~2025年期间,汇丰对中国市场的新增投入将超过30亿元。嘉吉亚太区总裁安博泰也表示,全球近五分之一的消费者集中在中国,嘉吉一直视中国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投资目的地之一。

陈波建议,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高标准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抓紧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落实落地。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