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山不出岛,浙江山区海岛群众能在家门口看病啦
新华社 2023-04-07 09:35

“以前我从小岛到县城看病,等船班、等公交,来去一趟加上看病要一天时间。”看病难一直是留守海岛生活的老人们的“心病”,住在浙江舟山市普陀区蚂蚁岛的老人林中苏说,现在不出岛也能找专家看病了。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优质资源下沉,人人享有健康”。在浙江,像林中苏一样的山区海岛群众,正逐步实现不下山、不出岛,在家门口看病。

“做完蹲起动作后,有没有感觉到头晕?”在蚂蚁岛卫生院的一间诊室内,医生通过5G+AR眼镜,为林中苏进行了一场远程会诊,普陀医院急诊科医生胡黎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医生苗岩松,同步以“第一视角”分别在舟山城区和杭州为患者诊疗。

利用远程医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山区海岛群众的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显著提升。

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地形以高山丘陵为主,地域面积大,偏远山村优质医疗资源稀缺,“架在云上的诊室”改变了这里的状况。

“云诊室”的一端,连接的是该县沙湾镇卫生院的医生和患者蓝贤高,另一端则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肿瘤内科的专家。跨越300多公里,医生们通过平台共享诊疗信息、调阅电子健康档案,对患者的病史和检验结果等进行了解及分析。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陈祖奎介绍,自2022年“云诊室”启用以来,对疑难和急症患者的省县乡三级会诊,每个月至少进行两三例,使患者避免了舟车劳顿。

丽水龙泉市则根据山区群众的健康需求,构建了以“大数据+模型”为核心的“浙丽乡村好医”数字化应用,实现了对疑似患者的早发现早干预、对重点人群的优先管理优先服务,引导村民树立正确健康观、提升健康管理意识。

除了在线上、云端搭建平台,面对面的诊疗服务和传帮带工作,也切实丰富了基层医疗资源供给。2021年,浙江启动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加快补齐山区海岛县的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短板。两年来,13家省市级三甲医院集中重点帮扶32个山区海岛县(市、区)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向山区海岛延伸。

2022年,省市支援医院平均每月派出438名专家常驻山区海岛县工作,诊疗患者30余万人次,开展手术2万余台次,培训带教1.9万余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近700项。

地处福建境内的浙江“飞地村”——庆元县屏都街道坪坑村住着38户101人,由于暂未配置村卫生室,村民们看病不便。如今,定期进村的巡回医疗车成了村民们家门口的“流动医院”。巡回医疗车一抵达,全村老小会集中在这里,或咨询问诊,或慢病配药,仿佛一个小小的“医疗集市”。

坪坑村村民王传爱的丈夫瘫痪在床,以往带丈夫看病对她来说是“老大难”。“有了巡回医疗车,复查、随访、配药都能在家门口解决,有时市里、省里的专家也会随车来义诊,更是解决了我们山里人的看病难题。”王传爱说。

据了解,这样的巡回医疗车在丽水市总共有46辆,每个工作日都在全市758个山区乡村穿行,为群众提供常规诊疗、预约转诊、健康体检、家庭医生签约、慢病随访、送药上山等服务。

而在县级医院,省市两级的医疗专家也会定期“下沉”坐诊,让基层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医疗专家 “下沉”时间久了,也有了固定的“粉丝”。门诊时间未到,在舟山市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候诊大厅,来自岱山县的纪银花早早等候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陈志刚出诊。

“目前都在正常值范围内”“不需要增加其他药物”“平时保持好的心态”……陈志刚一边向患者说明,一边与当地医生交流诊疗要点。

岱山县卫生健康局负责人表示,“下沉”医生还通过“传帮带”一批基层医疗骨干人才,使当地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快速提升,“要想将患者留在当地,临床专科建设是提高县级医院疑难重症诊治水平的关键措施,也是推动‘大病不出县’的重要抓手。”该负责人说。

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山区海岛群众的急病救治也是一大难点。瞄准这一问题,浙江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强化急诊急救体系,在缩短救命距离和机制创新上做文章,如“岛岛救”急救平台打造了“海岛15分钟急救圈”;地处山区的丽水市云和县实行“120急救车+智慧流动医院”协同机制,让巡回医疗车和120急救车“双向奔赴”,提升了偏远山区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文/黄筱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