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大跌超七成,钢铁行业又到了艰难时刻!怎么破?
国是直通车 2023-03-27 16:02

钢铁行业再临寒冬。

在2016年启动的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钢铁“去产能”以及“地条钢”的全面出清,让跌入谷底的钢铁行业重焕生机。但在多重因素影响之下,2022年,钢铁业再度走入困局。

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疫情反复和下游需求萎缩等因素影响,2022年,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遭受冲击。当年,中钢协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总体营收65875亿元,下降6.4%;利润总额982亿元,大幅下降72%。

成本上涨、利润下滑、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如今摆在钢铁企业面前的这一次战略调整可谓“生存挑战”。

在日前召开的2023(第十四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上,多位行业权威专家把脉问诊钢铁行业的战略转型之路。

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在论坛上表示,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发展逐步进入深度调整期。

他指出,关乎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还应进一步加强研究。例如:钢铁需求规模预测,其准确性对于钢铁行业发展布局、企业重组、产业升级等工作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此外,还应深入研究钢铁行业经济效益提升路径、钢铁资源战略储备量和废钢铁利用率等问题。

钢铁行业转型发展如何破局?

稳定行业发展,确保供需平衡

对于曾经深陷产能过剩漩涡的钢铁行业来说,供需平衡无疑是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从供给侧来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强调,首先是产能治理新机制。中钢协提出加快创建新发展环境下钢铁产能治理新机制的建议,目的是使钢铁产能按照市场需求合理释放。创建新机制的关键是要形成对产能产量有约束作用的行业共识机制,导向优胜劣汰、供需平衡,这离不开政府的引导监督、行业的自律,更迫切期待国家碳排放调控机制早日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张海登也认为,要继续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严格落实产能置换,严禁新增产能,加强行业自律,健全市场化法制化长效机制。

在需求侧,骆铁军指出,自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10.65亿吨峰值以来,已连续两年回落。表面上看是限产的原因,实际是下游需求回落造成的。

如何扩大钢铁内需?张海登表示,要持续关注下游行业转型升级新需求新变化,加大创新力度,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不断提升钢铁材料保障能力,确保行业供需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给出了两个范例。他指出,一是推广应用钢结构。钢结构住宅是未来推广的重点领域。钢结构建筑比钢筋混凝土建筑可减少碳排放14%-40%。而且钢结构拥有可实现标准化、自动化生产,缩短建造工期等优点。

二是产业链协同高端化。通过上下游衔接联动,推动产业链条向高端用户嵌入式延伸,为下游产品创造新的应用场景,促进下游产品提升国际竞争力扩大内需和扩大出口,从而带动钢铁材料内需市场和间接出海。

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

我国钢铁行业企业数量较多,行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容易引发钢铁企业“打价格战”,无序竞争,不利于形成行业发展合力,另一方面也会分散在铁矿石等原材料领域的对外话语权。

范铁军表示,大幅提升产业集中度,压缩市场主体数量,可以有效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增强行业自律能力,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维护钢铁行业平稳运行。其中,兼并重组被视为提升集中度的重要方式。

以钢铁航母中国宝武为例。2022年末,中国宝武与中钢集团实施重组。在此之前,近些年,中国宝武基本是一年并购整合一个千万吨级钢铁企业,相继联合重组了马钢集团、太钢集团、山钢集团等。2020年中国宝武钢产量达到1.15亿吨,问鼎全球钢企之冠。

张海登表示,钢铁行业要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继续加强兼并重组,建设若干世界一流钢铁企业集团,在专业领域形成一批世界先进的领航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改变部分地区钢铁产业“小散乱”局面。相关部门也将在产能置换、规范企业管理等方面研究,对兼并重组企业给予更大的支持。

范铁军认为,中国钢铁已进入了兼并重组的重要窗口期和历史机遇期。通过实施兼并重组,进一步做大企业规模,有利于集中研发力量,攻克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和产品。从企业格局来看,范铁军认为,长期来看,将形成领航企业建生态圈、专业企业稳产业链、同质企业拼成本线的“三分天下”。

供应链倒逼,绿色低碳发展

随着汽车、建筑等下游行业低碳绿色的用钢需求倒逼传导,低碳钢铁市场已经开启一轮新的竞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终身教授毛新平表示,碳中和是国家发展战略,钢铁工业作为典型的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当前,社会发展和市场用户对生态钢铁材料提出迫切需求,时间紧迫、要求力度大。我国钢铁工业走向低碳化发展迫在眉睫,这是关乎企业生存的重要议题。

世界钢铁协会副总干事、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钟绍良也指出,目前几乎所有跨国汽车企业均已正式公布碳中和行动方案,目标为2040年至2050年实现碳中和;建筑业也开始行动起来。全球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但他指出,目前多数中国钢铁企业、东南亚钢铁企业仍对低碳转型缺乏重视,还在等待观望。这可能会使企业丧失竞争优势。

钟绍良认为,低碳转型为新能源和基础设施用钢带来历史性的机遇,未来钢铁行业的竞争重点在新赛道。

在低碳发展的新赛道上,毛新平表示,以再生钢铁原料(废钢)制备高性能材料是我国钢铁工业的必然选择,应尽早布局。现阶段再生钢铁原料的高质化利用仍是世界难题,亟需解决存在残余元素等主要问题。他从智能分选、洁净化冶炼、无害化连铸-无害化制备等各环节提出解题思路。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