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部长谈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三条中国经验值得国际借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5 11:55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后举行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接受采访。

在回答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时,黄润秋说,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1992年联合国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为努力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积极努力。

“但我很遗憾地告诉大家,迄今为止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态势并未根本扭转。”黄润秋说,因此,国际社会对当下中国作为主席国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特别关心,都希望这次会议成为一次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转折点,走上健康恢复的道路。

黄润秋说,2021年10月,COP15在昆明召开了第一阶段会议,发表了昆明宣言;去年12月推动了第二阶段会议在蒙特利尔成功召开。习近平主席出席了两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注入了强大的政治推动力。会议最具历史意义的成果,就是推动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及一揽子配套政策措施体系,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蓝图、设立了目标,也明确了力量,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这也是中国首次作为主席国领导和推动联合国环境领域重大议题谈判取得成功。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历程上,打下了深深的中国烙印。

黄润秋说,后两年中国还将作为主席国,将推进世界各国落实好框架内容,切实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关于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哪些经验值得国际借鉴,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系列重要理念。这次会议有全球193个国家近2万人参加。这么大一个会议上,生态文明成为大会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系统化治理等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这是非常值得世界各国借鉴的。

二是中国的生态治理制度、举措。我们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创设了生态保护红线机制,把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系统、敏感生态系统划进红线,妥善加以保护,全球独一无二。我们接近30%的陆域国土面积在红线保护范围之内。

三是这十年我们实施了大尺度的生态修复。国家层面实施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项目,还有一大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这些工作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联合国环境署评价,这些项目是当下最令人鼓舞、最具雄心、最有希望的大尺度生态环境项目范例。在地方层面,各地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修复。大家到各个地方去,到城里面都希望沿着治理好的河流看一看,水清岸绿,成为老百姓很好的生活休闲空间,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这些,我们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三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畅
编辑/熊颖琪
校对/房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