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葛炳灶:坚持“走出去”和扩内需 助力民企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4 14:06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民营经济在活跃市场、改善民生、创造财富、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本次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为发展民营经济、支持民企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民企在不断发展壮大,无论是对促进就业、推动行业创新、承担社会发展的责任,还是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民营企业都已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扎根民企多年,对于如何让民企更好地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今飞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葛炳灶从融资、人才、开拓市场等角度,带来了自己的观察和建议。

建立“白名单”制度

缓解企业贷款调头压力

谈及民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葛炳灶表示:“当下,民企发展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从外部来看,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部分国家切割中国供应链,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这种压力可能会持续;从内部来看,这几年,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些生产要素供给既紧张,成本又有所上升,如水、电、气等供给要素,以及资金等成本要素。”

葛炳灶认为,企业要追求高质量发展,在科研攻关、质量提升、数字化改革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资金来源上,一方面,企业可以上市融资,另一方面,银行端如何为民营企业授信贷款,在助推民企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显得尤为关键。资金好比民企发展的“血液”,关于“融资难”,葛炳灶坦言,一些大型企业或龙头企业对资金需求非常强,建议在其融资过程中,可适当放宽贷款额度。同时,建议银行对一些信用良好的企业开设“白名单”,对重点企业予以支持,包括免去贷款调头,直接续贷,“因为每年贷款调头工作量非常大,企业资金压力也很大,通过建立‘白名单’,可帮助企业更节约资金成本”。

人才也是民企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的要素。葛炳灶表示,先进制造业发展更依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对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的需求更强烈、更迫切。“但是这两年,我们面临着如何吸引人才的问题。一方面,有些人才不愿意来到制造业,因为这里需要长期地做技术积累,甚至是坐冷板凳。另一方面,高校的原创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之间还有些脱节,许多企业并没有感受到高校科技与人才服务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此,葛炳灶建议要加强高校科技人才与制造业有效融合,助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包括高校应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培育科技创新单元—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科技创新上做到“顶天立地”,既能瞄准和跟踪国际科技前沿,承担国家科技战略需求,又能以专业技术的优势和人才集聚的优势,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精准对接,有效服务。同时,建议高校分类分层评价科技成果,加大面向经济主战场的宣传和引导力度。企业看重的是高校的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服务基层的“实际贡献”、“实际工作”和“实际效果”,建议用“三个实际”引导和评价高校科技与人才服务企业的成果或成效。在人才培养方面,建议加强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以加强人才匹配度。

通过走出去和扩内需

实现“两条腿走路”

企业要实现顺利发展,还得开拓市场,要靠两条腿走路:走出去和扩内需。关于如何拓宽海外市场,葛炳灶认为:“面对外贸下行压力,民企发展也要善于抓住机遇,比如,借助中国和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可以依靠国际关系的整合,实现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互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利用好东南亚区域,将把我们的市场蛋糕做得更大。又比如,紧扣‘一带一路’,培育市场需求,挖掘新的外贸市场。浙江一直在提倡‘地瓜经济’这一概念,将总部、研发部门留在国内,同时向外延伸,整合全球资源,在这一过程中,配套的政策力度应该更大,以更好地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而民企发展的困惑点就在于,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国家的金融、法律、产业等方面的政策条款,需要更加完善、配套,让企业能够抱团走出去。”

国内市场的拓宽、需求的挖掘也十分关键。葛炳灶认为,可以适当给一些行业松绑,比如顺应市场发展的实际,适当放宽对摩托车行业、汽车改装行业等的限制,以增加市场需求,进一步拓宽市场。此外,还要增加劳动者待遇,让人们敢消费,从而扩内需,让整个经济更好地实现良性循环。市场活起来了,民企发展也就更有信心。

关于未来的经济形势,葛炳灶直言:“对于今年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市场氛围,各方面都在聚焦抓经济,人气也回来了,信心也在恢复,消费也会恢复,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今年应该会有一个向上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企业自身也要抓住这个机会去努力谋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赵红信
校对/方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