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成为艺术家的指南有许多,但首先要学会猫的世界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3 19:00

“任何人都能搞艺术。作为一名身心俱疲的准艺术家,我发自肺腑地这么认为。”普利策奖文艺批评奖得主、资深艺评人杰里·萨尔茨自从开始写艺术评论,总有人会向他寻求建议:“我要如何成为一名艺术家?”

于是他写作了《如何成为艺术家:写给所有人的创作生存指南》一书,从创作前需要思考的事情、如何真正开始创作,到学习如何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再到踏入艺术世界并在其中生存,提出了63条真诚的建议。

01

让自己迷路吧

“我的灵感变成了机器,这机器创作了艺术。”索尔·勒维特如是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把自己变成一台机器,因为绝大多数机器都被程序设置为只能一成不变地重复单一行动。能够精准预测对电脑而言是好事,对于艺术家而言却是末日。生搬硬套公式会把你逼进死胡同,限制你对周遭生活的把握,扼杀你的即兴创作能力。要避免在因循守旧的老路上徘徊,你可不能成为别人的风格和灵感的附属品。迷路绝对比按图索骥好得多。

其实勒维特真正想表达的是严肃艺术家们会试图形成一种创作机制(概念性的方法),使他们在不违背自身艺术原则的情况下探索新灵感,制造新惊喜。作为一个艺术家,你随时都在研究周遭环境,汲取感觉,并记住哪些是可行的哪些不可行。你的目标,是最终建立一套练习,使你可以不断校准自己的想象和周围的世界。

艺术世界从来没有路线图。迷路吧!

1966年,安迪·沃霍尔在工作室

02

从现在开始

“现在开始已经太晚了”,有太多人在这个问题上浪费了太多时间。

他们把精力都花在了为无法投入工作寻找借口。简直是狗屁!有那么多艺术家、作家、演员以及其他的名家都起步很晚。亨利·卢梭直到40多岁才开始画画。朱莉娅·玛格丽特·卡梅伦48岁才成为摄影师。杰出的画家比尔·特雷勒曾经是黑人奴隶,作为一名在美国“所谓的”域外艺术家(outsider artist),85岁才开始做艺术。

你随时可以开始。我特别感同身受,毕竟我荒废了几十年本该写作的时间。那些年我给自己找了若干愚蠢的理由:害怕;觉得缺乏正统训练;深信自己毫无价值;无话可写;自己只是个冒牌货;我的资历、资金或人脉都不足以支撑自己在艺术界混下去。我都不清楚究竟是什么让我终于不再止步不前。或许这该归功于我那位艺术批评家太太罗伯塔·史密斯。我太太看了我早期的作品,跟我说:“如果你再不打起精神,我就去自杀。”(至亲绝不能对你吝啬批评。)我当时的感受简直糟透了,心想不会再有比这更过分的事了。所以在40岁时,我终于开始认真起来——我就是“一切都不算太晚”的活生生的例子。

1949年,亨利·马蒂斯在床上工作

03

模仿,然后分离

模仿是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尝试其他人的形式和风格。没事的!只要别停在这一步就好。如果你只会模仿,那你的作品只能沦为寡淡的艺术残次品,或是养眼的庸俗装饰。拓扑形式、结构和独创性远比单纯掌握一种技法或混搭两种不相干的风格要复杂得多。这种模仿、混合的做法看似非常巧妙,其实很快就会变质成一锅酝酿不到位、平淡无奇的杂烩汤:波普极简主义、抽象超现实主义、街头立体主义、涂鸦印象派。以上皆是半生不熟且毫无意义的艺术形式。艺术并不是一场美学的游戏。

如果你喜欢用模仿来做实验,要特别注意存在于所有的风格、形状、结构、工具、视觉语构(visual syntax)和你的想象力之间存在的空间,这些是你需要去探究的空白。不要停止探究,直到你感觉开始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为止。这种事时有发生。想象自己在一个巨大的体育场内着陆,那里充满了创意、途径、方法、手段、电磁脉冲、材料和内在博弈论。把这些都据为己有吧,这里现在是你的房子了。

04

找到自己的心声,然后夸大它

如果有人说你的作品看起来很像什么人的作品,还叫你别做了,那我觉得大可不必——至少你还未到可以停止的时机。你要把它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创作,上百次、上千次地创作,然后给你所信任的艺术家朋友看看,问对方是否还觉得这幅作品有谁的影子。如果你的朋友认为有,那你再试试看别的创作方式。

试想一下菲利普·加斯顿在20世纪60年代因遵从内心的声音所承担的风险吧。他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转型,绘制粗笨、卡通化的人物——他们抽着雪茄、开着敞篷车,还披着三K党的袍子!为此他几乎受尽冷落,但还是遵从自己的心声。如今他的许多画作都成为了艺术史上最受尊崇的作品。(他的故事也例证了艺术家无法永远控制,甚至无法预测他们的“机制”会创作出怎样的东西。)

05

艺术家是猫。艺术是狗。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可笑。不过要是你叫一声自己的狗,它就会立刻来你身边。它会把头搁在你大腿上,流口水,摇尾巴,求你带它去散步:这种沟通方式是跨物种直接交流的奇迹。现在,你叫叫看自己的猫。它可能就瞧你一眼,抽动一下,也许会跑到沙发上蹭蹭爪子,转个圈,然后继续躺下。

我想表达什么呢?我想说的是猫的反应和艺术家的沟通方式极为相似。

猫不喜欢直接的沟通方式。猫会在它和你之间放置一个第三者,经由这个第三者和你建立关系。艺术家就和猫一样,沟通的方式非常抽象,和人保持着一定距离。这就是为什么艺术家讨厌被问及他们的作品到底有何意义。即使他们的作品只是风景或是种族暴动的画面,它所传达的也不只“关于”这些内容。它所涉及的远比这多得多——作品本身、所用材料和这些材料的使用方式,以及艺术家看待世界的方式。

而艺术本身却更像是狗:从来不听话,所到之处一片狼藉,特别花钱,还总让你奔走购买补给。但它回报你的却是奇迹和欢乐。

06

机会是想象力意外赢得的“运气球”

布鲁斯·瑙曼嚷道“给我集中注意力,混账东西”,你也要做到。但凡在创作时不确定接下来要做什么的时候,可以暂时把注意力转移到碰巧穿过你意识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上,比如歌曲、声音、景观、文字、新闻、图像或书籍等。好好利用它们!让它们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与你正在做的事交织融合。善用它们,能让机会找到目标,还能改变机会的流向。1872年,在俄国村庄亚先基的车站,一位名叫安娜·斯捷潘诺夫娜·皮罗戈娃的女子因感情受挫而卧轨,被一辆运货列车碾死。列夫·托尔斯泰的住所恰巧位于该车站的所在地。翌日,托尔斯泰前往车站目睹了验尸。五年后,他为世人带来了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机会是给予创造力的耀眼极光——在你的作品的天际一闪而过,留下一串使其更为丰富,更加奇异,且更臻完善的痕迹。

内容选自

杰里·萨尔茨/著

英尔岛/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编辑/陈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