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胡鑫宇事件警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补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02 15:44

2月2日上午10时,胡鑫宇事件新闻发布会在江西铅山县召开,发布会上江西省、市、县公安机关联合工作专班及市县相关部门,发布胡鑫宇事件最新调查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会上通报,2022年9月到致远中学就读后,因学习成绩不佳造成心理落差,加之人际关系、青春期冲动带来的压力,造成了胡某宇失踪前心理状态失衡,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以再入睡等睡眠问题,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困难等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内疚自责、痛苦无力无助无望感、无意义感等情绪问题,进食出现异常,有明确的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

可以说,心理健康问题是导致胡鑫宇选择自杀的重要原因,可遗憾的是,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忽视了他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疏导、救治措施。如果学校和家庭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及时被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避免学生走极端。此案给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教训是,不能再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

我国高度重视重视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要从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入手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该指导纲要要求,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县级教研机构要配备心理教研员。

但具体到现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情况却不容乐观。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小学、初中分别占比49.2%、41.0%。其中,在农村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小学、初中分别占比63.7%、61.2%。而与此同时,教师资质门槛和专业化水平也亟待提高,在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小学、初中学校中,拥有专职教师的比例分别占比13.5%、32.1%。

导致这一反差的核心原因是,心理健康教育说上去很重要,但实际并不重要。 国家要求各学校必须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不少学校却没有配备,最根本的原因是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被边缘化和弱化。事实上,就是做到每所中小学配备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只能做“面上”的心理普及讲座,很难面向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咨询、辅导,而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其根源是学校教育的短视化、功利化,只育分不育人,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对学生进行没完没了的排名,让学生处于高强度的竞争压力之中。学业压力、升学压力,加之青春期成长的困惑,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发。

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当前学校和家庭,还存在将其作为学生的思想问题的倾向。如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想读书,学校老师和家长认为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于是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加以说教。这非但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还会加剧心理问题,学生认为自己不被理解,由此错过对孩子进行疏导、救助的最佳时机。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倾听学生的想法,家长要有对孩子成才的合理期望,尊重孩子的选择。

具体到胡鑫宇身上,据报道, 他多次与同学说,“人活着有什么意义,我是否存在已经没有意义了,我们压力大,活着没意思,是不是约着去跳楼。”2022年9月27日,胡鑫宇曾与母亲三次通话,共43分54秒,其母反映胡哭诉不想读书、想回家。这些都反映他已有严重心理问题。尤其是对同学说“活着没有意思”,如果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会明白,当周围有人说“不想活”,不能把其当作玩笑话,要联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对其进行及时的疏导与心理危机干预。

要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被边缘化、弱化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对学校办学的督导,要求各地必须按规定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健全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追究不配齐心理专职教师的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的责任。需要注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只是一方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任务,所有教师都应该懂教育、懂心理,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其次,要落实《家庭教育法》,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共同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的核心职责是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与生存教育,但当前的家庭教育却围绕孩子的知识教育进行,这需要家庭教育回归。

更重要的是,必须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扭转学校办学存在的应试、功利倾向,不能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强化应试竞争,要从只育分转向全员育人。

文/熊丙奇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