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区发热诊疗持续扩容 满足市民发热就近就诊需求
解放日报 2023-01-02 07:11

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有效应对当前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任务,本市社区发热诊疗持续扩容增能,不断满足市民发热就近就诊需求。

即日起,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全覆盖每周七天提供发热诊疗服务。同时,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设置发热诊疗夜门诊,实现发热诊疗晚间延时服务。

通过提供社区发热诊疗延时服务,进一步加强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热诊疗服务能力,更好满足居民发热就近诊疗需求。后续本市将根据疫情变化及市民就诊需求,动态调整社区发热诊疗服务时间。

市民也可通过“随申办”微信小程序、“随申办”App、“随申办”支付宝小程序等“发热就诊查询”界面,方便快捷查找自己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热诊疗点位名称及地址、点位距离、忙闲状态、服务时间等信息。

社区发热诊疗每天开 晚间提供延时夜门诊

“我们居委有位患者高热,麻烦医生指导一下用药。”

“我们养老院有位老人2天不吃东西,血氧饱和度跌到90以下了,能否请医生评估一下是否需要送医院?”

“街道组织老年人新冠疫苗入户接种,是否能安排医生上门提供医疗保障?”……

像这样复杂琐碎的诉求,在近日的基层医院很常见。如何在保障日常医疗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应对指数级增长的疫情相关医疗需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时刻处于战斗的最前沿。

深度排摸,守护居民健康防线

80后全科副主任医师苏媛,是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接到上级部门的要求后,苏媛以家庭医生签约为核心,紧急拆解下发名单,分派给全院医生,加班加点对13200余名65岁以上签约居民以及区内养老机构的老人,进行慢性基础疾病和疫苗接种情况深度排摸,并进行分级评估。其中不乏一些病情严重的案例。

苏媛签约的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基础疾病都较严重,感染新冠病毒之后,老爷爷高热、肺炎,老奶奶将他送到三甲医院急诊治疗。但因老爷爷神志不太清醒,要求回家吃药休养。“他们知道我很忙,也不好意思打扰我。”苏媛说,她得知这对老夫妻的情况后,立即主动联系他们,发现老奶奶情况也不好,全身浮肿,血压很高,说话声音都变调了,这让苏媛特别担心。于是她每天主动关心两位老人,指导他们自我观察,合理用药。苏媛的关心,让没有子女在身边的老夫妻安心多了。

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有鼻咽癌病史,但病情稳定多年,平时身体状况尚可,排摸时也没有被定为红色高危人群。谁知她感染新冠病毒后发了两天烧,随即神志涣散,有些叫不醒。家里没有血氧仪,她的丈夫打电话向签约家庭医生苏媛求助。经过问诊,苏媛判断,老太太可能陷入了“沉默性缺氧”。她赶紧拨打“120”,将老太太送到三甲医院急诊,医生检查后发现老太太血氧饱和度只有80多,立刻送进抢救室抢救,成功挽回了老太太的生命。下转 4版

社区是守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如何切实做到保障居民平稳度过这一新冠病毒流行期,保健康防重症,苏媛和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正全力以赴。

咬咬牙,优化岗位配置坚持不停诊

除了作为全科医生的日常工作,身为医务科科长,苏媛还要承担大量事务性工作,每天各种繁杂事项涌进来,“电话和微信都爆了”。需要医生参与的岗位在哪儿,苏媛的一盘棋就得下到哪儿,她经常念叨着“没人了,我真的排不出人了”,但最终又咬咬牙,想方设法将岗位设置再优化一下。比如应上级要求,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个分站点都要开设发热哨点,中心发热哨点更要全天24小时开放,“有的站点已经‘全军覆没’了,但我们还在坚持不停诊,做好人员周转,再难也要坚持下来。”

苏媛也会综合考虑每个医生的情况,尽量不让身体欠佳的医生到吃重岗位,实在安排不出,就自己顶上。“这段时间,我们医护人员真的很辛苦,我安排工作的时候都于心不忍,也希望居民能多多理解。”

文/黄杨子 侍佳妮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