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落户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31 09:40

2022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设置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通知》(国卫医政函〔2022〕225号)(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精神,北京积水潭医院获批国家骨科医学中心。

设置国家骨科医学中心是为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有效提高我国骨科领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在北京市以北京积水潭医院为主体、在上海市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落实相应职责任务,带动全国骨科领域的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北京积水潭医院建立于1956年,先后成立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市创伤烧伤抢救中心,历经60余年的沉淀与发展,骨科、手外科、烧伤科和运动医学科相继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现有8个独立的亚专业科室,年均骨科门诊60余万人次,急诊10余万人次,手术3万余例,骨科诊疗、教学、研究、专科声誉等综合实力始终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医院注重骨科人才培养,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田伟教授、院长蒋协远教授为代表的高水平骨科人才团队300人。医院是专科医师准入试点工作首批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积极探索骨科专科医师培养模式,已有15名中青年骨科医生经过严格选拔和考试,成为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骨科医学院认可的骨科专科医师。医院是全国骨科进修医师培养的摇篮,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骨科进修医师培养模式,已为全国各地培养了超过16000余名高水平的骨科人才,有效提高了骨科疾病诊疗的均质化水平。

医院是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地,先后获批骨科机器人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研发国际首台通用型骨科手术机器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在全国150余家医院开展骨科机器人手术3.3万余例。国际率先开展5G远程骨科机器人手术研究,首创远程多中心同步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等先进的骨科诊疗技术,成功完成远程骨科示范手术160余例,将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到基层医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医院高度注重加强综合学科能力提升,2021年开放了新龙泽院区,形成了新街口、回龙观和新龙泽“一院三区”的新格局,充分满足京内京外患者的就医需求。医院相继获批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研究型病房建设示范单位、智能骨科机器人临床试验中心,纳入第一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项目储备库。医院正在发展成为前沿诊疗技术临床应用、领军人才培养、临床医学研究转化、器械研发验证、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国际医学交流合作的集成载体,着力解决骨科领域全局性、先进性、“临门一脚”和“卡脖子”问题,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

多年来,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医理念,秉承“精诚、精艺、精心”的院训,落实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在援疆、援藏、援非、紧急医学救援和重大疫情防控等工作中表现突出。医院充分发挥国家级优秀骨科医疗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以托管形式建设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山骨科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沈阳医院,参与京津冀医疗合作一体化和京张医疗合作,推进建设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近年,荣获援外医疗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北京市扶贫协作先进集体、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事业单位 “记大功”等荣誉称号和奖励。

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主体医院,负责医学中心日常运行和管理,确保医学中心按职责任务开展相关工作。医院将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以推动国家医学科学进步为目标,聚焦骨科重大疾病防治需求,对标国际医学科学前沿,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医学科学关键技术攻关、高水平医学研究与成果转化、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应对与突发事件医疗应急、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中西医协同创新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