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洁:演员如果没有作品,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中国新闻网 2022-12-16 22:45

演员李光洁,最近有点“刷屏”。在热播剧《风吹半夏》中,他饰演的外企高管赵垒,收获了颇为不俗的热度。

“赵垒”是一个给李光洁带来新鲜感的角色。他曾搜集了许多与那个年代钢铁行业相关的报道和故事,尽可能去感受赵垒彼时的所思所想,去体会创业者和从业者的行事动机。

某种意义上,李光洁和赵垒也有相似之处:拍戏时,他总觉得还能演得再好一点儿;赵垒就更能豁得出去一点,认定了就会放手一搏。

面对表演艺术,李光洁确实是个习惯于跟自己较劲的人。他入行很早,大二时被导演选中,在《走向共和》中饰演光绪皇帝,得以在演艺圈崭露头角。

在此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军人机密》中的张根生,《流浪地球》中的王磊,《我和我的父辈》里的汪乃荣……李光洁饰演的很多角色都可圈可点。

认真了解故事背景,用心揣摩演技,这是李光洁塑造人物的诀窍。每演一部戏,也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观众能和角色或者剧情产生某些共鸣,这才证明演得很真实。他觉得,演员需要依靠平时生活中的观察积累、拍摄前的案头工作等等,才能赋予角色生命力。

岁月的长河依旧不停流淌。放下得失心,呈现更多好角色、好作品,这是他对自己的期待。

演技能撑住,人物才能立住

《风吹半夏》中的赵垒,是妥妥的商业精英。

作为经理人和投资人,他有眼光,收获了“商界预言家”的好评。面对生意场上的你来我往,他是富有代表性的“理智派”,处变不惊,如同团队中的定海神针。

但赵垒的情绪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波澜不惊。由于对许半夏有好感,赵垒会在她遇到困难时出手相助,二人既有情感牵绊,也有事业上各自的坚持。

这也是角色吸引李光洁的地方,“所以,我在表演处理上,会让他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坏境都很沉稳;只有在半夏遇到事情时,情绪的表露才明显”。

有一场戏令他至今印象深刻:赵垒跑到东北找许半夏,帮她解决钢厂问题。他不想让王老板继续为难半夏,便纵身跳入冰湖,一下子唬住了对方。

时值寒冬,这场戏拍完,李光洁被冻得浑身发抖,一边哆嗦一边在心里和自己说,以后舞台表演的时候,不用再靠观察来演寒冷了。

自如切换角色身份、精准拿捏眼神细节,这使李光洁收获了不少好评。角色的人物设定好,确实会给饰演者加成,但有一个前提是演技能撑住,人物才能立住。

进组之前,李光洁搜集了许多与那个年代钢铁行业相关的报道和故事,尽可能去感受赵垒在那个环境之中的所思所想,去体会创业者和从业者的行事动机。

《风吹半夏》剧照,李光洁饰演赵垒。剧方供图

“我不能只按照文本去处理角色。赵垒再理智也是人,有爱恨情仇。面对感情时,也会失控。”他努力把人物立体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希望大家能通过赵垒,理解那个年代的人”。

演员·角色·人生

如果要深究自己和“赵垒”的相似之处,李光洁说,那就是对待事业的态度。

“我们都不是‘尽人事听天命’的那种人,我总觉得还能(演得)再好一点儿;赵垒就更能豁得出去一点,只要认定了,就放手一搏。”李光洁总结道。

《我和我的父辈》中的汪乃荣,《九州缥缈录》中的息衍……包括“赵垒”在内,李光洁塑造过很多鲜活可感的影视人物,题材、年代跨度很大。

他重视每个角色的故事背景和精神面貌,“《我和我的父辈》是在抗战的背景下,我可以通过看相关资料和书籍去了解人物,再通过很多细节化的表演让观众相信我就是汪乃荣”。

只要把人演对了,“年代”不是障碍。李光洁始终觉得,演员演的是人物关系,传递的是人物情感,观众看到的是人物命运。

比如,《九州缥缈录》是一个架空的故事,没有可以参考的历史资料,他就去揣摩剧本,研究息衍的行为动机,搞清楚息衍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剧中散落于各行各业的角色,让他在戏里体验了不同的人生。他时常觉得,这是一件值得感激的事情,“如果一直在自己的直线上走着,或许看不到这么多的风景”。

越看重的角色越要放松

总结这些年走过的演艺之路,李光洁总有一种感觉,“命运之神打了个喷嚏,正好低头看见了我”。

演员李光洁。受访者供图

他很少跟别人回忆小时候的事情。读中学时,李光洁被艺术兴趣班的老师看中,学了半年后,老师又推荐他去考艺校,如果考上了,就能去大城市郑州上学。

李光洁又激动又兴奋,考试头一天一宿没睡。但一个实际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工薪家庭供养一个艺校生,是很不容易的。他就去勤工俭学,一边在艺校读书,一边打工挣钱。

时间过得飞快。毕业后,他如愿来到中央戏剧学院学习表演,逐渐爱上了这个行业,不停地跑组试镜、接戏拍戏,一晃就是二十多年。

李光洁曾经把自己的演艺生涯分为两个阶段,《走向共和》是起点,他在其中饰演光绪皇帝;《团圆饭》则是重要节点,教会他如何更好地淬炼演技。

于观众而言,《团圆饭》可能只是一组朦胧的记忆,但对李光洁来说,它却非常特别,“剧本我太喜欢了,角色非常立体,每一条故事线都是我想要的”。

所谓过犹不及,当年拍戏时,李光洁自我加压很厉害,以至于导演徐纪周收工以后,会在酒店门口等他,收走他的剧本,不让他再去想角色,以防演戏用力过猛。

导演的担心变成了现实。他一门心思想演好退役运动员宋一达,却没想到适得其反,缺乏演员应有的收放自如,最后呈现的效果终究还是不尽如人意。

剧播出后,李光洁感觉有些崩溃,之后开始思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也是从《团圆饭》开始,他才意识到,越看重的角色越要放松,演员的表演张弛有度,观众也感受得到。

热爱自己心中的艺术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光洁慢慢变成了别人口中的“洁叔”。不过,他的职业观始终没有变:热爱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

演员李光洁。受访者供图

“如果你看了我的作品并为之感动,能跟着我的表演感受到一段人生的起起落落,还能对你自己的生活有所帮助,这就是做演员最有意义的事情。”他说。

很多角色也会在李光洁的生活中留下痕迹。《风吹半夏》拍完,他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更勇于表达自己;《再见,那一天》中的胡广来,拓宽了他对生命的理解,让他更懂得珍惜当下。

李光洁并不担心自己会不会过气、“不红了”,“演员只有好和更好的角色。我相信有踏实的心境以及面对作品的认真态度,观众早晚会看到”。

演员只是一个职业,由此带来的名利不过是身外之物、附加值。他认为,只有角色演得好,才能被观众喜欢、认可,如果没有作品,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未来的路还很长。作为父亲,他期待孩子健康平安的长大,家人幸福;作为演员,他希望能像很多前辈一样,塑造更多让大家共情的角色,以此在观众心里停留很久。

文/记者 上官云

编辑/弓立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