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中国教育报 2022-12-15 15:53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领域的重点群体之一和重要人力资源,其充分就业有助于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人才根基。

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74万人。与此同时,就业市场用人需求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如何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有效稳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亟须多维施策。

打造贯通式就业促进机制。为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需要打造贯通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一方面,深化就业主体互动联通。构建多方主体互动、“一盘棋”谋划推动机制,完善高校毕业生供需一体化联通平台,依托平台共享就业信息和毕业生信息,共同开展就业指导、组织招聘活动;同时鼓励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完善综合性服务场所,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另一方面,落实“招生—培养—就业”人才培养闭环。高校要从招生前置环节入手,主动对接区域产业优化布局、重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完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落实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学科培养方案与就业支持模式,推进人才分类培养,有效缓解慢就业、缓就业等现象。

推动就业促进机制长效运行。构建就业促进机制不仅应着眼于解决短期就业问题,也要确保其长效运行。第一,坚持“质”“量”并举。在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更加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推进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第二,实施不同群体毕业生精准就业计划。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毕业生等,建立“一人一档一册”,分类开展实践引导、就业指导、跟踪帮扶和就业援助,兜好就业底线。第三,强化政策的跨周期设计。抓住我国内外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期,在落实短期政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长期就业方案,关注高校毕业生入职后的就业情况,引入终身性就业支持方案,完善高校毕业生跨周期就业政策设计。第四,构建长期评价反馈体系。落实动态评价方案,推进实名制跟踪监测服务,对离校未就业等毕业生群体予以重点关注,做到实时反馈、及时预警,将评价结果用于改进就业服务。第五,引入应急应变柔性机制。紧密结合风险应对实践,落实第一责任人及执行人,引入柔性机制,设置风险识别机制,强化风险评估预警,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方案,及时妥善处理突发问题。

强化就业促进机制资源供给。强化资源供给有助于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的运行效果。统筹中央、地方资源,协调人社、工信、教育等机构,细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监督、服务,促进户籍、档案、医保、人事关系等高效流通,创设公平、高效且有质量的健康良好就业环境,共同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提升就业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选优建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队伍,加大专职工作人员引进力度,打造分类指导的就业培训模式,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精准就业服务大数据中心。构造劳动力就业信息和就业数据共享的开放系统,以“一人一码”等形式,加强高校毕业生与岗位的双向互动,精准匹配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流动。继续探索完善多元化招聘服务模式。借鉴一些地区网络直播招聘的宝贵经验,深入探索“公共+市场”“线上+线下”“主播+导师”等招聘新模式,使毕业生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岗位信息、职业指导服务,进而及早找到适配的岗位。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