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最高级的断舍离,是整理自己
玩你自己 2022-12-13 22:00

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芮小丹第一次走进丁元英的住处的时候;

被一种叫做简洁的东西吸引住了,还有了一段著名的心里独白。

海归大佬丁元英的房间里,几乎没有任何装饰性的东西,极其简洁的色调给人沉静的感受。

芮小丹想:“这人心事太多,脑子太复杂;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是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要求。”

头脑越简单,脑袋越贫瘠,人就需要用外在的东西来填充。

甚至从外在的东西里获得优越感,因为他所拥有的外在的东西而骄傲。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里说:“当一个人独处时陪伴自己的,别人无法夺走的内在素质,比起财富和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更加重要。”

因为财富所能满足的只是人最基本的自然需求,而对我们真正的幸福却没有太大的帮助。

真正智慧的人,早已学会了舍弃不必要的外在,开始整理自己。

伟大的幸福论导师伊壁鸠鲁将人的需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天生而必须的。

比如吃饭、睡觉和取暖,这一类需要如果得到满足,人就能活下去。

第二类:天生但不是必须的。

比如物欲,就算得不到满足,人也能活下去。

第三类: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必须的。

比如追求奢华的生活,追求生活的排场,追求铺张的奢侈,追求辉煌的住处。

这一类需求,很多人都想要,往往越是内在贫瘠的人,就越想要获得;

因为外在的丰富,能够遮挡住他内在的空虚。

第三类追求很难满足,而且很多时候对真正的生活并不会有大的影响;

其原因是就算这类需求永远得不到满足,人也能活下去,若要追求,便无穷无尽没有尽头。

所以叔本华看来,最明智的人,往往不会过多追求这些身外的东西。

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这类对人的幸福没有根本影响的事物上。

在满足天生的需求后,就全身心寻求内在的东西,而不是满足外在的欲望。

因为影响人幸福的根本因素,在自己的内心。

而一个人越会整理自己的内心,越会幸福。

一个人内心对世界有怎样的理解,他生活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

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假如一个人心里全是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当那些东西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势必会觉得痛苦。

像这样的人,多不胜数,你只需往身边瞅一瞅,也许就能看见很多。

反之,假如一个人内心平静、丰盈;

那么就算食不果腹,过着别人看来贫苦不堪的生活,他也不会因此而烦恼。

像这样的人,不多,但是也有。

孔子的诸多弟子之中,孔子最喜欢颜回,颜回也最穷。

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所以,当人天生而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真正的幸福,与一个人是否坐拥百万,并无太大关系。

如若不然,幸福的典型都该是富人,而穷人绝无幸福的可能。

叔本华坦言:“一个人的幸福,乃至他的整个生存方式,最根本的就在于他自身的内在素质。”

可是人类这样一个贫乏、欲求不满的生物,对财富有近乎崇拜的尊重。

这种尊重比对其它任何东西的尊重都要更真诚,也要更狂热;

甚至连权力和名声,有时候也只是获取财富的工具。

为了钱,人可以抛弃任何东西。

比如《变形记》里,格里高利在变成甲虫之后,就是这样被父母亲人抛弃的。

又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当中,很多人就是这样抛弃基本道德的。

哲学教授也是这样抛弃哲学,很多写作的人也是这样抛弃真正的艺术品的。

现在一幅画价值动辄上亿的梵高,在年轻的时候曾做过画商,给客人推销过画作。

领导告诉他,你要推销那些人家愿意买的作品,不管它是不是真正的艺术品,只要出价高就可以了。

梵高说:“我们怎能出售毫无价值的东西来牟取高利?”

他不能为了钱,就放弃了对真正的艺术品的尊重。

他的内心不允许他这样,他记得一句话:“一个能舍弃欲望的人,方才能做到志洁行廉。”

人活着,不仅要做一个诚实的、幸福的人,还要做出一些崇高的事情,不要被庸俗的生活羁绊。

唯有断舍离,舍弃不必要的东西,才能更心无旁骛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忠于自己的内心。

于是,梵高就不再卖画,而是离开了。

和梵高不一样,之前我在某个城市看到一个场景,大概是商家为了推销房子,隐瞒欺骗客户购买。

结果房子各种问题,很多人就堵在房产店的门口,要求退房。

我在那个城市呆了几天,连续路过几次,这些人都在堵着,可是店里面空无一人,门已经锁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钱太重要了,甚至超过了良心和道德。

可是用钱伪装起来的人生,充其量也只是暴发户,在钱上找到无与伦比的优越感,实际上内在一片荒芜。

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你饿了的时候,钱可以给你买吃的,冷了的时候,钱可以给你买穿的,生病的时候,有钱才可以治病。

更重要的是,在某些场合,钱可以让你有面子啊,让你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就算不是这样,也不会成为反面穷苦的教材。

钱能带来很多安全感,对很多人来说,这无可置疑。

但是这种通过钱得到的安全感,并不可靠。

因为除了我们自身之外,人的运气随时都在发生变化。

而就大多数人而言,外在的东西,你不继续努力获取,它就会失去。

一想到随时都会失去,人就会焦虑,就会更加努力地想要抓住。

你努力赚钱,就是想以后生病了有钱看病,可是你多半就是在赚钱的时候把自己搞病了的。

你觉得有了一百万,就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了,那时候就可以幸福了。

可是当你真正有了的时候,又发现那根本不怎么够花。

你觉得穿上美丽的衣服就是幸福,可是晚上睡觉,还要脱下来呢,那时候怎么办?

所以外在的东西,变化万千,就在于这点:

欲望没有尽头,追求就永无止境,拼搏的命,就不可能改变。

等到老了,才发现自己一生过得忙碌不堪,真正幸福的时候,却没有多少。

钱为什么重要?因为生活需要它。

这是变不了的事实,但钱不可能带给人真正的安全感和幸福,也是不可变更的事实。

前几年有个词语叫做“生存焦虑”,人们为自己的生存担忧。

实际上,本质就是由于没有安全感,而那种安全感,并不是从内心获得的,而是从外在得到的。

外在得到的东西,终究不是属于你一个人的,今天属于你,明天可能就属于别人。

叔本华说:“如果一个人最初就有丰厚的财产,能够真正独立自主地生活,就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条件。”

因为这样一来,他就能摆脱人生的匮乏和辛劳,而从大众的苦役之中解脱出来。

在叔本华眼里,这类人是得到命运眷顾的人,是真正自由的人。

叔本华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他是富商的儿子,继承了丰厚的财产。

后期投入哲学研究,不管成功不成功,都不会有后顾之忧。

可这世间,并不是人人都这么幸运,绝大多数人都是与之相反的样子:

生在一般的家庭,不会有丰厚的财产,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

很多吃过没钱的苦的人,就拼命想要赚钱,以为有了钱,自己就能幸福,就能活得自在。

可是钱多少才算够了呢?

这并没有一个标准,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标准。

内心越是丰富,越是个性杰出,在物质上的标准,就越低。

就像苏格拉底,走在大街上,看到无数奢华的东西;

他并不像很多人那样抱怨,这么多好东西,可是都不是我的。

苏格拉底只是由衷地感叹:有这么多东西是我不需要的啊。

穿的衣服有了,吃的东西有了,住的地方也有了,其它的,确实不需要啥了。

伊壁鸠鲁一生都在研究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幸福地生活?”

他开办了一个传授幸福的学校,专门教人如何幸福地生活。

伊壁鸠鲁觉得,很多人在追求幸福生活时有三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过于关注爱,而忽略了自身。

伊壁鸠鲁发现,一个人如果过于关注爱,就会出现妒忌、误会和痛苦。

所以他觉得对待亲密关系,应该有一颗平常心。

抱着那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态度,用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

第二个误区:执着于金钱,金钱就束缚住了人。

伊壁鸠鲁发现,人们为了一份好的工作千辛万苦,为了更多的钱拼命努力。

可是因此而来的是更多的痛苦,旁人的妒忌,同事的诽谤,甚至还委屈了自己的内心。

这不仅不是幸福之道,反而有碍于幸福。

所以他觉得,我们需要的不是很多的钱。

而是足够自己生活的钱,还有一份能带给自己快乐的工作。

第三个误区:人们迷恋的奢侈,大多不必要。

一个漂亮的家,一身贵气好看的衣服,一辆令人羡慕的车。

可是伊壁鸠鲁发现,人们对这些东西的追求背后,其实都含有一样东西——平和的幸福。

但平和,又只有通过完善自己的内在才能得到。

可是为什么还要追求奢华呢?

因为奢华能带来短暂的满足,拥有这些东西让人拥有安全感,所以尝到一点甜头之后,就愈加拼命。

可是真正智慧的人,往往容易发现这个骗局只会把人引进没有尽头的努力和竞争之中,永无宁日。

不难发现,伊壁鸠鲁的这三点发现,都与一个人的内在有关。

内在越贫乏,越需要外在的东西来填充。

反之,自身就是圆满,自身就是自在,除了最基本的需要,多余的东西反而成了负担。

如果觉得是负担了,也就不会拼命追求了。

而断掉那些多余的东西,生活也变得更轻松自在了。在物质和金钱上,叔本华也觉得:物质和金钱,只是生活的工具。

有了这些工具,人就可以很好地生活,但是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获得幸福,还是内在的事情。

工具本身是好的,至少没有什么坏处,但是一个人如果执着于工具本身,就本末倒置了。

你本来是为了幸福去努力工作的,结果后来只看到了这些工具,那就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幸福了。

就算找到了,那也只是欲望得到满足之后的短暂刺激。

我最喜欢的几个人,隐居后的陶渊明,苏东坡,瓦尔登湖的梭罗,光着脚在大街上与人讨论什么是真理的苏格拉底。

在我看来,他们都是幸福的。

而且这种幸福,都不是因为外在的东西带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内在的平和和丰富。

陶渊明隐居后,可以说是很穷的,他喜欢喝酒,可是穷得经常喝不起。

在《五柳先生传》里说,亲朋招待他的时候,他就痛痛快快地喝,喝醉了就睡。

就这样一个人,家里的浊酒刚熟,就迫不及待用头巾漉酒喝,和人在屋外的花丛中对饮。

这种幸福,内在不够平和和丰富,是可望不可即的。

苏东坡被流放到儋州,也是穷困潦倒,可是农人送他一个西瓜,他就高高兴兴,又唱又笑。

而梭罗呢,瓦尔登湖边造房子的时候,干活多累,收益还不多,但是他干得高高兴兴。

房子盖好了,连小动物进屋来,他都仔仔细细观察,说家里来客人了。

再说苏格拉底,一年到头就穿一件衣服,有时候还赤脚走路。

可是他说自己一生幸福得要命,就连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了。

用叔本华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的幸福,乃至他的整个生存方式,最根本的就在于他自身内在的素质。”

这种内在的素质,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获得内心的幸福。

而外在之物,只能间接地影响人的幸福。

无法从内心获得幸福的人,就只有通过外在的东西,为自己营造一个看似幸福的假象。

杨绛先生说:“人活着,不一定是为了享受。”

但人活着,一定是为了幸福。

只不过,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献身艺术,追求艺术就让他幸福,就像福楼拜说的:“艺术广大至极,足以占据一生。”

有人渴望智慧,于是献身思考,就像苏格拉底,就像第欧根尼,靠近真理让他们觉得幸福。

而除了这些人之外,广大的人要求的幸福,则更为具体,努力工作,拼搏向上,是为了幸福。

只是很多人因为内在不够丰富,容易被外在的东西占据,就只看到了外在。

但我相信,人们不管追求什么,都是为了获得幸福。

但是别忘了,幸福在你自己,不在外面。

别忘了像叔本华说的:“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

而那些愚不可耐的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

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你本身才是幸福的根源,通过外物获得的幸福,终究只是短暂的幻梦。

就像泡沫,虽然看起来美轮美奂,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愿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都懂得整理自己,断掉不必要的欲望与杂念,活出自我,获得内心真正的幸福。

作者:不有趣灵魂。来源:玩你自己(ID:Gosoul624),这里只有爱情、人生,和自由。我们一起,不负诗与远方的田野。

编辑/陈品

相关阅读
夜读|心若向阳,生活必然敞亮
猫姐能量圈 2024-08-11
写作|断舍离里的过去与将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6
写作|断舍离里的过去与将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6
夜读|真正治愈你的,只有自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3
夜读|做好断舍离,重塑新生活
念念沐心 2024-02-22
夜读|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心灵鸡汤之励志正能量 2024-01-30
夜读|重新定义自己,找到自我价值
帆书 原樊登读书 2023-11-27
夜读|学会信息“断舍离”
帆书 原樊登读书 2023-11-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