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民意办好实事,全力增进民生福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09 07:13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北京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做到解决一个问题、破解一类难题。办民生实事项目不能满足于完成任务,不能止步于“就事论事”,而是要切实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原则,奔着问题靶向施策,堵塞漏洞、补齐短板、完善制度,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撬动基层治理变革,下好为民服务“先手棋”,打好改善民生“主动仗”。

12月7日,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本市2023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听取全市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等情况汇报。会议指出,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是民生工作的有力抓手。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丰富,对民生实事也寄予了更多期望,提出了更高要求。首都民生实事项目不仅仅要积极办、用力办,而且要坚持将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每件实事办实办好,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真正将“民生工程”建设成百姓的“民心工程”。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此次北京市委常委会会议要求,动员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坚持政府主导,用好市场力量,发挥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做好群众工作,形成大家的事大家办的社会氛围。谋划实施2023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要千方百计激发社会各方参与热情,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多从群众诉求高频难点问题中找“灵感”,努力使民生实事精准地对接社情民意,把“党政想干”与“群众想要”统一起来,画好民生“同心圆”。

为办好2023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北京市人民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新增幼儿园托位6000个、高校毕业生落户等场景“一件事一次办”等33件实事项目。接着,又邀请广大市民参与投票,选出公众最关注、最关心的实事项目。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得的是民心,守的是“初心”。想方设法造浓大家的事大家办的社会氛围,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仅使得实事项目决策更接地气、更有底气,也为接下来实事项目顺利开展夯实了民意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办实事成效如何,落实是关键。本市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市委常委会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加大项目调度和资金保障力度,强化条块协同配合。要将民生实事项目的任务和工作细化分解到位,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坚持以群众满意度检验办实事成效,完善群众参与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跟踪督查,压紧压实责任,严格奖惩兑现,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要盯紧时间节点,严把质量关、进度关,确保每个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地、取得实效。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此次北京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做到解决一个问题、破解一类难题。办民生实事项目不能满足于完成任务,不能止步于“就事论事”,而是要切实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原则,举一反三、由点及面,奔着问题靶向施策,堵塞漏洞、补齐短板、完善制度,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撬动基层治理变革,下好为民服务“先手棋”,打好改善民生“主动仗”。

民生关乎民心,民心连着党心。此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强调,为民办实事要遵循规律,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确保高质量完成、可持续运行。这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强化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鲜明导向,广泛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坚持真抓实干、善作善成,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全心全意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百姓的心坎上,齐心协力共创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