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上市公司“提质”方案靶向施策 构筑经济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证券日报 2022-11-26 09:02

近日,《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方案》)印发,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正式启动。

早在2019年证监会提出“深改12条”时,“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就是重点任务之一,同年,证监会制定了上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2020年10月份,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凝聚了各方共识,形成工作合力,为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开了良好局面。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上市公司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回报能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巩固,上市公司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而放眼未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需要进入精细推进、精准发力的新阶段。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监管部门正从市场制度、企业治理、监管体系等多方面入手,启动新一轮上市公司提质行动。这是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上一轮细化任务已基本完成

上市公司整体面貌明显改善

据记者了解,《意见》印发后,证监会明确了96项细化任务。“经过两年多努力,相关短期细化任务已基本完成,上市公司结构和质量出现了可喜变化,带动经济发展的效果日益凸显。总的来看,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伴随着数量增加,如今上市公司结构更加优化,经营也整体稳中向好。例如,科创型公司占比显著提升。数据显示,在5000余家上市公司中,超过2500家来自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五成。“这些公司中30%是近两年登陆资本市场的,资本市场服务创新战略不断提质增速。”证监会上市部主任李明表示。

另外,上市公司治理也更加完善,透明度不断提升。2020年12月份以来,证监会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公司治理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大股东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大股东股票高比例质押的上市公司家数较高峰时下降了三分之二,股票质押风险不再是资本市场的重大隐患。”上述业内人士称。

退市制度改革卓有成效,优胜劣汰生态加速形成。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共有105家公司通过不同渠道退出市场,其中75家公司被强制退市,大量绩差“钉子户”得到集中清理。

谈及“提质”行动的效果,伟明环保董秘程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过去两年多,公司进一步加强与各类投资者的交流沟通,公开举行业绩说明会频次增加,强化了与机构投资者的交流互动,优化了公司自身投资者结构。另外,再融资效率不断提高,公司切实感受到资本市场对公司做优做强的支持。从市场整体来说,各种违规乱象得到整治,越来越多的公司管理层把精力集中到了做好经营、提升业绩上。

引导更深层次“提质”

推动符合经济发展方向企业壮大

“如果说过去两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的主要特点是‘治乱’,那么,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一轮方案的核心将是‘提质’。”李明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大力推动上市公司“五种能力”持续提升,使上市公司结构更加优化,市场生态显著改善,监管体系成熟定型,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程鹏表示,《方案》的推出有助于巩固过去一段时间上市公司提质成果,引导上市公司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促进业务发展和业绩增长,积极回报广大投资者。

“作为上市公司,我们通过‘技术+管理’创新双螺旋的模式,不断提升‘五种能力’建设。”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表示,多年来,公司聚焦“卡脖子”问题,深挖轨道交通领域的“金矿”,在科创板及双螺旋模式的双重助力下,让中国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还需要依靠自主创新、硬核科技的不断推动。

《方案》提出,要着力提升上市公司群体与国民经济的匹配性,推动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发展壮大,更好服务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陈雳表示,整体来看,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重点将集中在三方面:一是进一步深化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包括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完善监管机制与信息披露制度等,并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优化企业融资环境,强化资本市场风险防控;二是强化企业培育,优化市场与营商环境,引导企业专注主业,加强科研创新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强化对上市公司管理体系建设的引导,提升违法违规成本,引导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