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群大学生决定造一辆电动方程式赛车
中国青年报 2022-10-11 13:37

2022年“蔚来杯”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近日收官。得知比赛最终结果时,南昌大学方程式赛车队队长汤睿已在返程的途中,“总成绩排名全国第六,拿到了全国一等奖。”他第一时间将消息分享到车队的QQ群中,像一声发令枪响,各种表达欢呼的表情包瞬间挤上屏幕的赛道,文字表达无论长短,都被“裹挟”带过,“整个群一下子就炸了。未读消息直接飙升到了99+。”汤睿表示,首次获得全国一等奖,这是车队7次参赛以来获得的历史性突破。

突破背后藏着一个艰难的起点。2015年,南昌大学电动方程式赛车队刚刚成立,初次参赛的热望很快被现实泼了冷水,“在进行耐久赛时,由于车辆的电机冷却系统出问题,导致车刚跑出去还不到一圈就因为过热保护停了下来。”车队初创队长、现就职于国内著名车企的邱嵩仍记得当时退赛的无奈,毕竟,搭建一个“有能力将梦想照进现实”的团队远比组建一辆赛车更不易。

“男孩子,年轻的时候都喜欢车,觉得当赛车手是件很酷的事情。”7年前,大四在读的邱嵩已经获得保研名额,但他觉得自己实践能力不足,想跳出书本“在大学最后一年尝试更多新的东西。”赛事给了他目标,也集结了四五个像他一样热血的同学,在老师的同意下,车队正式成立。很快,他们遇到了最关键的问题:制造赛车的经费从何而来?

通常情况下,车队的经费来源有两种,一是学院及学校的支持,二是向外部的汽车企业寻求赞助。“当时很大胆,直接越级找学院的副院长谈我们的想法。”邱嵩一边与学院老师协商,一边联系国内各汽车相关企业寻求赞助。最终,在学院和甘肃一家碳纤维材料企业的支持下,他们获得了约15万元的初创经费。

然而,这些经费仍不足以购买电动方程式赛车的诸多零件。“除了电机电芯、轮胎、螺母这种标准化零件,还有赛车服、头盔等配饰件之外,其余部分全是由同学手工打造,车身的制作更是通过手工制模完成。”邱嵩回忆道,为了节省成本,队员们尝试自己设计结构、打造零件、车辆组装,遇到操作难点,大家便自己钻研,“比如电焊,我们只学过普通的焊接方法,但车上用到的焊接方式叫‘氩弧焊’,我们就去找了工程训练中心的老师,跟着那里的老师学习新的加工技巧。”

慢慢地,校园里废弃的排球场跑起了测试的赛车,经过多年坚持,这项“拉风”的运动也渐渐吸引了更多的同学,队员除了来自理工科专业外,还包括设计、金融、中文等专业。学经济的杨铭就隶属于团队的市场部门,主要负责静态赛商业答辩的部分工作,“社团招新时,就觉得赛车很酷,加入进来后,除了能发挥自己所长,也增加了对汽车专业知识的了解。在这个团队里,没有人会主动闲下来。”

而让邱嵩感触更深的是,在动手“造车”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书本的知识让赛车的性能和参数形成了一个模糊的形象,但当赛车跑动之后,这个形象才似乎有了肌理和细胞,“看一眼你就能发现,原来书本上讲的是这个道理。”邱嵩表示,动力系统、冷却系统、控制系统这些在理论学习时割裂开来的板块和系统,到了实际操作中则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例如,遇到车辆被自身系统限速的故障,就要能联想到是冷却系统出了问题还是信号线接触不良,而这样系统性的思考仅靠理论知识的学习通常难以完成。进入职场后他也发现,在故障排查及车辆设计思路等方面具有更高敏感性的同学,不少都有过在车队的实践经历。

一起埋头在车间造车的经历不光只有冰冷的零件和枯燥的数据。暑假是进行车辆维护的关键时期,但这段时间校园内的食堂并不开放,为了离实验室近一些,来自天南海北的队员只能找个地方临时“安家”,邱嵩记得,“北方人做面食,南方人炒菜,凑出来一顿顿饭。”

可要想成为“家人”,还得一起经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

今年备战期间,组委会要求车队在指定时间前提交一个能证明车辆可以跑动的视频。可当完成待驾驶前的最后一步,打开高压和低压开关后,大家突然发现赛车始终无法进入状态,相关队员只好分头开始排查故障,到深夜三四点,还没找到原因。汤睿表示,“那天,大家自发地留下来相互支持,直至问题彻底解决。”等到赛车终于能跑起来时,已是早上5点多了,距离视频截止提交的时间只剩几个小时。大家忙着给车充电、抓紧拍摄,直到提交页面显示“上传成功”时,大家才长舒了一口气,才返回宿舍。

装车的过程中,遭遇故障是常态,所以车检不可或缺,“尤其细节是关键。”在车队前技术总监李晓倩印象中,一次赛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控制器出现了断电情况,她注意到,其中一个指示灯会灭掉,“意味着中间有断电”,便开始排查供电线路,可每一个单元检测后都没有故障,“线路是连通的、电压也没有问题”,可无奈车辆一上路还是会断电。

当大家被疑惑笼罩时,一名队员在拆装零件过程中无意间撞到了供电箱,此时,断电情况竟又出现了。大家把目光聚焦到供电箱被撞到的位置,才发现导致故障的原因竟然是接地线接触不良,李晓倩恍然大悟,“凭经验得知是供电的问题后,我只关注到供电线路,却忽略了接地线路的细节。”

还有一些细节显得温暖。2020年比赛时,车辆未能顺利通过电检环节,需要进行调试,因为维修区有人员限制,李晓倩只能和一名队员前去维修。在抬头的一瞬间,她惊讶地发现车队的指导老师和其他队员们聚在维修区外,隔着一扇玻璃门为他们加油打气,“有人在给我比大拇指,有人为我鼓掌,心里顿时感觉暖暖的。”

这种暖意还会出现在“兄弟车队”之间。有一次到了紧要关头,车队的电机却突然坏了,而队内又找不到维修的办法,“所有人都很着急,四处联络兄弟车队询问能不能借一个电机。”李晓倩透露,“电机比较贵,每个车队最多有两个,所以有多余的储备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大家心里都没底。”幸运的是,武汉理工大学得知情况后立刻答应借一个电机。当天,一名队员就买了高铁票去武汉,本想着到站后立刻打车去取电机,可刚出站,对方队员已经抱着电机在等候了,“还专门用泡沫箱子细致地打包好了。”

“赛车是用来比赛的,但‘赛车精神’却是‘团结’的最好体现。”无论在F1的顶级赛道还是中国大学生参与的赛道,“赛车是一项团队运动”都是共识,

除了速度之外,更是责任、创新、严谨等方面的较量。

“汽车工业是我国的一个支柱产业。而高校赛车文化的建设是培养、输出人才的重要渠道。”车队指导老师曹铭表示,在高校建立方程式赛车队伍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国家的汽车产业输送专业人才。自车队创立以来,已培养实践型本科毕业生500余名,团队共获国家级奖项10项,本科生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车队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100%,其中近半数队员被保研到其他高校,多名队员毕业后创办相关科技型企业。

“对于企业来说,有过赛车经验的同学在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效率和工作热情是不一样的。”邱嵩表示,每年举办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时,他都会代表所在企业前来进行招聘,“我相信在赛场上能够找到我们想要的人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毕若旭对本文亦有贡献)

文/范子菁 陈哲 梁璇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北航学生社团自造方程式赛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5
北京车展 | 2024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正式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5
在大学开新车发布会?学生自研自制赛车五载
南方都市报 2023-10-13
日产Formula E车队即将出征FE电动方程式巴西圣保罗站比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4
日产Formula E车队即将出征世界电动方程式锦标赛第九赛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07
北京理工大学无人驾驶方程式车队再夺全国总冠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6
2021赛季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收官
中国新闻网 2022-06-20
康林松邀请保时捷回归F1赛车终极对决
凤凰网 2021-11-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