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获批 规划38条轨道交通线路 里程达1625公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17 15:33

近日,市政府正式批复《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年-2035年)》。规划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引领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推动形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轨道上的北京城”。规划线网总规模约2683公里,其中,城市轨道交通由38条线路构成,包含地铁普线、地铁快线、中低运量、机场专线等,总里程约1625公里。

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构建多层次高效率轨道交通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北京,以全新的战略定位为首都发展谋篇布局。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北京步入大调整、大提升、大协同的发展新阶段。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首都发展的明确方向和重要使命。

北京轨道交通历经近60年发展,已形成包含783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及365公里市域(郊)铁路的超大规模线网网络,承担着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保障居民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任务。

在新发展阶段下,为落实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强国要求,需进一步统筹、协同、融合轨道交通空间资源,科学制定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分期实施路径,优化出行结构和引导城市空间布局,谋划首都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蓝图和可持续发展路径。

本次规划坚持“开门编规划”的工作方式,创新“多专题系统支撑、多领域专家咨询、多类型团队协同、多部门通力合作”的工作模式,聚焦“中心城区加密度、外围廊道提速度、副中心搭框架、环京地区促通勤”的规划思路,从提高出行效率、拓展出行方向、加强精细化管理、支撑轨道与城市功能融合等方面,构建多层次高效率轨道交通体系。

围绕“都”与“城”的建设,规划构建了“内面外廊、以快为先、空间融合、枢纽锚固”的线网布局。分区域、分层次形成高速(城际)铁路、区域快线(含市域(郊)铁路)、地铁快线、地铁普线四网融合,国家级、区域级和城市级三级枢纽锚固的规划网络。规划线网总规模约2683公里,包括区域快线和城市轨道交通。其中区域快线(含市郊铁路)包含市郊铁路线路及新建区域快线,由15条(段)线路构成,总里程约1058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由38条线路构成,包含地铁普线、地铁快线、中低运量、机场专线等,总里程约1625公里。

“一张网”运营,构建多节点、网络状、全覆盖交通格局

在更广的范围配置空间资源要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整个城市群空间布局和结构,统筹规划和建设网络系统”的重要讲话精神,面向区域加强高速(城际)铁路、区域快线(含市域(郊)铁路)、地铁快线、地铁普线四网融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以更高的水平构建市域(郊)铁路网。面向城市需求优先利用铁路资源,通过四网融合统筹铁路运力资源和城市轨道服务,通过枢纽体系构建优化核心区铁路车站功能布局、提升新城枢纽带动,通过铁路货运外迁优化铁路资源配置,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内面外廊”布局,引领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功能布局优化

用更强的服务优化运营网络布局。围绕首都高质量发展,分层构建“内面外廊”的轨道交通服务布局。在中心城区中心地区、城市副中心提供面状服务,结合通勤主导方向、区位与功能特征为多点新城提供廊道式服务,围绕廊道集聚城市功能,引导城市集约化簇轴式发展,提升发展效能。

以更高的效率疏解非首都功能。聚焦城市副中心和多点新城,内外衔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加强联系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新城的公共交通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缩短通勤时间,实现新城宜居宜业、职住平衡。

“轨道微中心”助力,打造市民乐享的城市活力空间

轨道微中心是与轨道交通站点充分融合、互动,可达性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具有多元城市功能,具备场所感和识别性的城市地域空间。结合在编试点单元控规范围、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及市郊铁路重点项目,并结合各区实际,北京市第一批共划定了71个微中心,涉及14个区、28条线路。

以创新的理念推动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通过底线控制、用地集聚等手段提升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聚合发展能力,实现城市轨道与城市的融合,带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居民生活和出行品质。

立足轨道交通引领作用,创新轨道交通导向的用地规划编制方法与要求。明确各分区各阶段轨道交通与用地规划要求与协调重点,提出轨道与城市一体的综合实施方案编制方法,强调从功能、控制至实施的传导路径,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实现城市用地高效集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编辑/李晓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