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紫薇花“冷知识”:和珅还有则趣闻?
北京晚报 2022-07-31 20:47

“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近日,京城紫薇花盛开。紫薇花的花期从6月底延续到9月底,历时近百日,故有“百日红”之称,因花朵满树,姹紫嫣红,又有“满堂红”之赞誉。早在金元时期,北京已有紫薇栽植,明清时多植于皇家园林及官府等,寓意“紫气东来”,故民间有“门前种株紫薇花,家中富贵又繁华”之说。

紫薇因何被誉为“吉祥之花”?翰林院里为何多种紫薇树?李白诗曰“紫薇花对紫微郎”,又有何寓意?

宋 卫升《写生紫薇图》

花开有百日 栽植已千年

紫薇为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别名百日红、满堂红、紫金花、紫兰花、痒痒树等,是夏秋之际重要的观花树种。花期可从6月底延续到9月底,长达百日之久,故《植物志略》称:“夏秋开花且花色鲜艳之乔木不多,而论花期之长,花色之鲜艳,则紫薇莫属,谓之百日红。”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赞曰:“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紫薇原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经长期栽培其变种很多,以花色不同分为紫薇、赤薇、银薇、翠薇,还有较为少见的白色紫薇。

据《中国花卉文化》载:“紫薇”之名始见东晋王嘉所著《拾遗记》:“怀帝(司马炽)末,民间园圃皆生蒿棘,狐兔游聚。至元熙元年(公元419年),太史令高堂忠奏荧惑犯紫微,若不早避,当无洛阳。及诏内外四方及京邑诸宫观林卫之内,及民间园囿,皆植紫薇,以为厌胜(古代民间避邪祈吉习俗)。”意思是说,元熙元年,蒿草荆棘遍布于洛阳城的花园和田间,狐狸和兔子泛滥成灾。人们认为这是因触怒了紫微星,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况,洛阳城将被毁灭,于是皇帝下令全国范围内的花园、田间栽植紫薇树,以避邪祈吉。由此可见,两晋时紫薇在我国已有栽植,距今至少有1700多年的历史。

到了唐宋时期,紫薇的栽植更为广泛,唐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均有栽植,南宋陈景沂还在《全芳备祖》中将紫薇花赞为“花之圣”。

明代有关紫薇的记载较多。园艺学家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云:“紫薇,一名百日红,(农历)四五月始花,开谢接续,可至八九月,故名。”“紫薇花,一枝数颖,一颖数花。每微风至,妖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嘉靖进士王世懋《学圃余疏》曰:“紫薇有四种,红、紫、淡红、白,紫却是正色。”当时常见的有大花紫薇、银薇、翠薇、红薇。

清代紫薇的栽培品种与栽植方式均有所发展。清人刘灏所编《广群芳谱》中多次谈及紫薇压条与分株繁殖方法。而康熙时期儒臣高士奇在《北墅抱瓮录》中这样描述他钟爱的紫薇:“紫薇皮不顽钧,滑净可爱。一枝数颖,一颖数蕊,有红紫白诸色。开花可经数月。墙阴石角随处栽之,赢山尤多,日久皆成连理。当残暑初消,繁英新吐,苎(zhù)衫葵扇,杂坐花下,茗清潭,亦胜事也。”

清代皇宫御花园及京西御园内多栽植紫薇,民国时期已成为京城官府宅园、宅门大户院内常见的花木。

早年间北京白云观、东岳庙、吕祖宫等道观多有紫薇栽植,而京东著名道教圣地丫髻山还建有紫霄宫,门前廊柱悬有“金殿东来气尽紫,仙鹤西去云腾霄”对联,正殿供奉真武大帝泥塑坐像。据传清代修葺寺院时,曾植有百余株紫薇,备受道士们的呵护。

清 恽寿平《桂花紫薇图》

一树紫薇花 繁英寓吉祥

北京栽植紫薇始于何时,未见确切的史料记载。据考,金代中都及元代大都已有栽植。金天会年间(1123-1135年),金兵南下攻进汴梁城时,将紫薇百余株携至中都,遂植于皇城(今广安门南滨河路一带)内。

紫薇花色艳丽而厚重,花期持久,历来被视为“吉祥之花”。溯其渊源,紫薇之“薇”本义指落叶小乔木,紫薇花开满树紫红色,虽花朵细碎,但有炫人眼目之明紫,因古人视紫色为祥瑞之色,富贵之色,又蕴含鸿运当头之意,令人另眼相待。

紫薇花之吉祥寓意,也与道教息息相关。道教崇尚紫色,与之相关的神仙和事物大都被冠以“紫”。相传,当年老子出函关时,东方出现紫气,因紫薇花呈紫色,所以将紫薇视为吉祥昌瑞的圣树,在道观中广植紫薇,营造“紫气东来”之意境。另外,道教还认为紫薇花是天上紫微星下凡,所以紫薇花被道教尊为圣树。

旧时有“门前种株紫薇花,家中富贵又繁华”之说,早年间许多官宦、富贵人家多在门前及家庭院中广植紫薇。且多植于庭院东方,寓意“紫气东来”。

因紫薇花被视为“吉祥之花”,故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为其写下大量赞美诗文。唐代诗人唐彦谦诗曰:“小槛临清昭,高丛见紫薇。”五代孙鲂诗曰:“赫日迸光飞蝶去,紫薇擎艳出林来。”宋代周必大诗曰:“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照紫薇花。”元代龚璛诗曰:“文书静不忙,紫薇相伴吟。物态皮肤尽,炎威颜色深。”明代薛蕙诗云:“紫薇花最久,烂熳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续放枝。”清代名臣张鹏翮(hé)赋《紫薇花》诗曰:“绿阴深处夕阳斜,烂漫还开两树花。晴日午风偏觉媚,红霞一片落谁家?”上虞(今属浙江绍兴)诗人顾煚(jiǒng)世《紫薇花效玉溪生》曰:“一树紫薇花,繁英日未斜。曾经青琐闼(tà),长忆碧云车。烂漫朝晞露,葳蕤(wēi ruí)晚照霞。暂将邛竹杖,扶植惜年华。”

紫薇花 户力平摄

名与星垣同 翰林紫微郎

古代星象学将位于北斗星东北方最光亮者称之为紫微星。道教认为紫微大帝专职播福于人间,谓之“天官赐福”。紫微星在官禄宫者,鸿运当头、仕途通达,有极品之贵。唐开元元年(713年),实行以中书省为首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为国家最高的政务中枢。天宫星宿即有“紫微垣”,以北极为中枢,乃天帝居所。故中书省也借此意,换了“紫微”为名,因古代“微”与“薇”通,于是中书省内多植紫薇花,由此中书省被称为“紫微省”,中书令便称“紫微令”,中书侍郎就叫作“紫微郎”。因此,紫薇历来被视为仕途通达的预兆。唐代李白有诗曰:“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唐大历年进士杨于陵赋诗云:“职在内庭宫阙下,厅前皆种紫薇花。”

古代文人与官宦偏爱紫薇,借“紫微”之名吟咏“紫薇”时,常常与仕途相关,而紫薇花也就有了“官样花”的别名。“紫薇异众木,名与星垣同,应是天上花,偶然落尘中”(宋刘敞《答黄寺丞紫薇五言》)。古代学子更是把紫薇当文曲星一样赞美,希望科场中举,仕途通达。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隐居隆中,其庭院内就栽种着两株紫薇,隐寄日后有宏图大业之雄心。

明正统七年(1442年)在鸿胪寺旧址(今正义路西侧)建翰林院,其置于皇城东南部,即有“紫气东来”之意,清康熙年间重建。明清两代及第者,前三名直接进入翰林院,二三甲进士复试,成绩优异者也可到翰林院任职。翰林院有瀛洲亭,亭下方有凤凰池,池边植有紫薇数十株,仲夏花开之时,翰林们多有礼拜,赋诗赞之,以祈望仕途发达,官运亨通。明嘉靖十四(1535年)年,无锡人王立道及第后,授编修。他在翰林院观赏紫薇后,即兴赋《咏紫薇花》:“紫薇开处觅蓬瀛,深院层轩拂晓晴。绚烂只疑春色在,葳蕤偏傍日华明。”

关于紫薇花,还有一则历史趣闻。相传,和珅当年得到乾隆帝赏赐宅院,不顾清廷规制,用金丝楠木建房,甚至偷取皇宫建筑装饰样式仿建于内宅之中,“豪奢富丽,拟于皇室”。后有大师献言,说园内植有紫薇为宜,既取“紫气东来”之意,又暗喻仕途发达,官运亨通。

若只是栽种紫薇花,并无什么问题,但和珅却看上了皇宫御花园万春亭的紫薇树,想移至府邸一两株,借皇家之王气,助家业之发达。但皇家之嘉木怎敢贸然而移植?其思谋许久而不得。后来,乾隆皇帝把最疼爱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下嫁给他的儿子丰绅殷德,于是他仗着自己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又是儿女亲家,就私下里令人将御花园内的两株紫薇移至府邸。十年后,乾隆皇帝驾崩,嘉庆皇帝很快查办了和珅,并历数了他的众多罪状,其中有什刹海旁的宅园逾制之罪。由此可见,紫薇花虽吉祥,也得紫微郎德行相配才是。

(原标题:紫薇花开百日红)

作者/户力平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