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我永远是人艺的铁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22 12:00

◎孙晶岩

我第一次演话剧是在西安,当时,我们三个部队联手演出大型话剧《战火红旗》,我担任女主角兼报幕员。《战火红旗》请的是西安话剧团的葛导演,是一位功力深厚的导演,非常敬业,他喜欢历史,我曾经陪同他参观过草堂寺。这台话剧人才济济,在导演的精心指导下,演员表演很到位,曾经到西安、长安、华州、咸阳等地巡回演出,着实火爆了一把。

考取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后,我很喜欢影视文学课,学校组织学生到电影资料馆和人艺观摩话剧,也许是有当年演话剧的经历,我瞬间被人艺的话剧征服,台风端正,京腔京韵,扎实的台词功底,恭恭敬敬地谢幕,觉得那是经典的艺术。

大学毕业后,我经常到人艺观看话剧,记得有一天,我购买了三张盛中国小提琴独奏音乐会的票,又得到了两张人艺的话剧票(票是濮存昕骑着自行车送给朋友,辗转到了我的手里)。

那是一个愉快的周末。下午,我们到北京音乐厅聆听盛中国和他的妻子濑田裕子联袂演出,那天,盛中国身穿一身黑色西装,濑田裕子身穿粉红色的长裙,两人的演奏配合得非常默契,向观众完美地呈现了何为“琴瑟和鸣”与“天作之合”。

上小学的儿子听得很投入,我告诉儿子我怀他时,盛中国先生送了一盘小提琴独奏盒带给我,说是听音乐对胎儿的智力发育有益。听完音乐会,我先生说:“晶岩,今天有朋友请吃饭,晚上的话剧算了吧。”

我舍不得,对儿子说:“我肯定是去看话剧,你是跟妈妈去看人艺的话剧,还是跟爸爸去吃饭?你自己挑!”

万万没有想到上小学的儿子坚定地说:“跟妈妈看话剧,好饭以后有机会吃,但是好话剧不是每次都能看到,尤其是濮存昕伯伯的表演。”

为了更好地观看人艺的话剧,我购买了一张会员卡,用这张卡买票可以打折,我平时很节省,但是买话剧票我都买好座位。我在首都剧场观看过《蔡文姬》《王昭君》《雷雨》《日出》《茶馆》《骆驼祥子》《天下第一楼》《丹心谱》《古玩》《莲花》《芭芭拉少校》《万尼亚舅舅》《白鹿原》《哗变》《窝头会馆》等几十部话剧,受益匪浅。

有一天,演出前很多人艺的老演员在大厅与观众见面聊天,我清楚地记得有李婉芬、朱琳、蓝天野、郑榕、朱旭等人,他们非常和蔼可亲、谦逊有礼、素质很高,没有丝毫架子,一边愉快地与观众合影,一边耐心地解答观众提出的问题,给观众签名。与他们聊天,他们给我印象最深的不仅是 平易近人,更重要的是有文化底蕴,老艺术家们出口成章,谈吐不凡。到人艺看戏,看的是文化,品的是素养,这是人艺的戏魂。

我和作家邹静之是朋友,他送我《莲花》的话剧票,向我详细地讲述了他创作这部戏的过程。这部戏2008年由邹静之编剧,导演是任鸣、徐昂。

《莲花》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京味儿话剧,讲述了莲花受欲望的驱使,与丈夫一起进入了古玩行,从此她的生活与家庭也渐渐失去控制,最终走向了毁灭。不仅在戏剧结构上独树一帜——采用“一倒到底”的倒叙手法,更是将一个有着民国时代背景的故事演出了深刻的当代性,使得《莲花》成为北京人艺“新京味儿”戏的代表之一。陈小艺的表演很出彩儿,邹静之告诉我是他建议让陈小艺担任女主角。

看熟悉的作家写的话剧感觉不一样,后来,北京文联组织我们观看刘恒编剧的《窝头会馆》,看起来也特别亲切。

我家离首都剧场很远,下班后为了看人艺的话剧我经常饿着肚子打车而来,一场话剧路费加票钱价格不菲,但是这笔花费是必须的,因为人艺的话剧给了我心灵的滋养,艺术的享受。

我的表弟也喜欢话剧,他特意把家搬到了东四,他说最大的好处是看人艺的话剧、到中国美术馆参观、去三联书店总店,这三个地方走着就可以到,可以随时汲取艺术的营养。

适逢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我每天都在观看人艺的经典话剧直播,又过了一把瘾。人艺的艺术家笃信“戏比天大”,焦菊隐、于是之、郑榕等老艺术家的表演堪称一代经典。我看过于是之、郑榕等人演的话剧《茶馆》,也看过濮存昕、梁冠华、杨立新、冯远征、何冰、吴刚等人演的《茶馆》,味道不同,但是时至今日,《茶馆》的意义已经不仅是一部戏,更是打造舞台经典的一种精神。人艺比我的年龄大,人艺的艺术家陪伴了我几十年,作为作家,我深知人艺的话剧对我的创作起到了开智的作用,我写的电视剧和微电影能够获奖,人艺话剧的滋养功不可没,人艺老艺术家对艺术的真诚和敬业是我做人的榜样。

能够几十年汲取人艺话剧的阳光雨露是北京人的福分,我爱人艺,我永远是人艺的铁粉!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