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语文卷关注传统文化体现北京特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07 17:11

今天上午,北京高考第一课语文科目考试正式落下帷幕。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202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延续近年的命题理念,在试卷结构、题型设置、考查内容等方面基本保持稳定。试卷还突出关注传统文化、体现北京特色,并与教材深度呼应。

关注传统文化  体现北京特色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介绍,首先,北京语文卷体现传统文化的素材,有利于考生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多文本阅读选取中国古代典籍的话题,两则材料着重介绍了古籍的价值、用传承性保护让古籍活起来,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处理古籍的前沿技术,材料古今兼顾,通俗易懂。又如,文言文阅读取材于《汉书·贾谊传》,文章围绕传统文化中的“礼义”展开,讲述了贾谊主张在实行赏善罚恶的法治同时,要注重道德礼义的教化,材料对礼义教化作了有说服力的论证,其中“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绝恶于未萌,起教于微眇”“礼义积而民和亲”等思想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同时,北京卷还体现了北京特色,有利于考生加深对北京文化的认识。文学作品阅读取材于谢冕先生的散文,作者在文中忆述了自己从家乡来到北京,在半个世纪的生活中逐渐融入北京、北京也融入他的生命的过程。文章不仅写了考生们熟悉的北京的饮食、风物与生活情调,还展现了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历史底蕴和精神气韵,体现了前辈学者来北京追求真理与正义的坚定以及将北京当作精神家园的幸福。

试卷内容呼应教材   注重教材的活用、化用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还提到,本届考生是第一批使用国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学生。因此,试卷在继续发挥育人功能、落实课标要求之外,还在通过呼应教材来导引教学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次语文卷设置是要求学生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活用、化用,而不是简单的把课文作为命题素材。2022年北京卷命题重视与单元学习任务的联系。如《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材在“阅读指导”中提出要“把握前五回的纲领作用”,在“学习任务”中设置“体会《红楼梦》的主题”。基于此,试卷第15题引用《红楼梦》第一回的部分文字,要求考生能够联系作品内容、主题解释书名。

教材“学习任务”中的很多阐释也与试题密切相关,比如“《红楼梦》是‘无材补天’的顽石在人世间的‘传记’”正是以《石头记》为书名的理由;而“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子的不幸人生,体验了封建大家族盛极而衰的巨变,从而对社会人生有了独特感悟”则是以《红楼梦》为书名的原因。试题关注前五回的纲领作用和作品的主题,紧紧围绕书名这一凝缩了小说情节主线、思想主旨、价值取向、关键人物以及悲剧意蕴等的关键信息,让考生通过阐释书名与作品内容的关联,理解《红楼梦》的多重价值,试题体现出整本书阅读“整”的阅读途径和学习思想。

试题重视设置情境  提倡探究与开放性

北京卷还提出素养立意,重视设置情境和任务,指向问题的解决,在综合运用中提倡探究与开放。例如,多文本阅读第1题、第3题,其命题思路是基于材料情境设计的真实问题或任务,要求学生理解从文中获得的古籍的知识,运用知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进行判断,这样既考查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能力,又考查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体现出综合考查的思想。

再如,微写作的第1小题要求为学校社团写招新启事,第2小题要求学生为核酸检测点设计两米间隔线的标志,从写作上看前者强调“说服”;后者强调“说明”。试题通过设置社会生活情境,要求考生激活相关经验,考生由于生活积累、思考深度的差异,形成多元开放的答案的同时,也鲜明地反映了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水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张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