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超6000字发声,透露重要信息
政知见
2022-05-16
+ 关注

政知君注意到,5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马晓伟在《求是》上发表文章,标题是《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坚决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

资料图

在一个月前(4月18日),《学习时报》头版刊发了马晓伟的文章,标题为《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马晓伟在《求是》上发表的这篇文章,约6200多字,透露了不少重要信息。

其一,马晓伟提到,“一些地区反映疫情防控影响了经济发展”。马晓伟认为,对上述问题“要从全局、大局的角度看问题”。

他写道,“要警惕放松论调,提醒广大群众积极进行疫苗接种,坚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健康生活方式。”

现阶段,坚持“动态清零”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疫情越早得到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影响越小。

其二,文中再度强调,不能“躺平”。

马晓伟写道,必须充分认识到“躺平”“共存”政策必将付出的巨大公共卫生和经济社会代价。

他还提到,“近两年人均预期寿命稳步上升,科学有力的疫情防控功不可没。”

如果不把力量和资源重点放在核酸筛查、隔离等“防”的措施上,势必造成大量的人群感染,将压力都传导到“治”上,威胁有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脆弱人群的健康,出现大量重症和死亡,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人民不会答应,党和政府也决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

其三,要“因时因势提速升级防控措施”,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这并不是15分钟核酸“采样圈”首度进入公众视野。

政知君注意到,5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参加。

此前,孙春兰一直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在那次会议上,孙春兰曾提到,要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拓宽监测范围和渠道。

5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对外表示,“目前,在杭州、深圳等城市正在积极开展这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常态化核酸检测已成为全国多地的“标配”。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

江西省于5月10日出台规定,对非重点岗位、非特殊行业、非公共场所及非暴露型服务行业人员的普通人群,实行3天1检。

安徽合肥于5月10日宣布,在今后每5天开展1次常态化免费核酸检测。

辽宁大连也从5月10日起,在全市范围开展每周一次的常态化核酸筛查。

据悉,上述地区民众如无故不按规定频次进行检测,健康码将被赋“灰码”或使用受限,影响正常出行。

马晓伟在上述文章中,首度提到了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更多细节。

马晓伟写道,疫情发现关口再前移,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每周定期检测,重点人群加大检测频次。

15分钟核酸“采样圈”考验的不仅是点位设置,还包括建设标准、人员配置等。

马晓伟写道,“在采样人员调配上尽量不要挤占日常医疗资源,医疗机构的检测能力主要保障日常疾病诊疗。”

其四,要提前规划准备永久性方舱医院等。

上文提到,“收治隔离能力再加强,提前规划准备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永久性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把防控的人力物质资源备足备齐,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迅速启用。”

此外,他还在文中写道,收治上要防止无症状感染者挤占医疗资源,治疗上既要防新冠本身加重又要防止基础性疾病进一步恶化。

适当增加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床位、120急救等力量;

周转要快,核酸检测阈值(Ct值)≥35出院直接居家健康监测,定点医院救治转为轻症后及时转入方舱医院,避免医疗资源挤兑;

加快推进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临床研究和审批上市;

医疗机构整体封控、管控、停诊需经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同意,原则上不超过2天;

加强核酸检测结果互认,不任意增加隔离时间、盲目扩大管控范围、随意查验核酸检测证明,不以等待检测结果为由限制车辆通行,不擅自对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限制措施,不搞简单化、一刀切。

资料|新华社 人民网 央视 求是杂志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马晓晴
校对/项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