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让“开窗见雪山”成日常
成都商报 2022-03-07 13:38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谋划了新目标任务,四川如何做?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表示,将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推动“减污”与“降碳”协同增效,“努力实现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成都市民‘开窗见雪山’的美好愿景将成日常。”

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今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生态环境提出的新要求,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在“绿色低碳”、“污染治理”等几个关键词上重重地画上了记号。

“尽管这些年四川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已进入全国第一梯队,但与国内先进地区、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态环境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王波坦言,压力也是动力,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谋划了新目标任务,对于四川而言,一系列的“规划”也即将出台。

今年四川拟投入近30亿元“治气”

钱怎么花?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生态环境治理目标任务。从“坚决”到“深入”,意味着污染防治攻坚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也更高,四川新一轮的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怎么打?

“2022年,我们将继续开展涉及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的一批标志性战役,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刚性底线,确保优良天数率达90%以上,203个水质国考断面优良率达98%,力争国考断面优良率达100%,不断增强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王波看来,与往年相比,2022年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将更加突出系统治理、项目开路,以及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王波告诉记者,今年四川将把蓝天保卫战放在重中之重,计划实施总投资近30亿元的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加大秋冬季细颗粒物污染管控和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力度,常态化抓好扬尘、移动源、工业源污染管控,争取更大力度消除重污染天气。

近30亿元的投资,钱怎么花?对此,王波透露,首先将加大激励资金投入,用于激励各市(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同时,将加大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投入,统筹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比如工业窑炉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综合治理、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水泥等行业深度治理,以及细颗粒物(PM2.5)及臭氧协同管控、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大气环境监测监管等能力建设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四川还将创新细化一系列大气治理措施。王波举例说,比如今年将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积分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并实施环境质量改善不力约谈办法,还将开展“千名专家进万企”帮扶活动,“这些举措将有力推动大气环境质量的切实改善,为2025年我省实现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29.5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率提高到92%、重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0.1%以内的目标打下重要基础。”在王波的展望中,蓝天白云将成常态,成都市民“开窗见雪山”的美好愿景将成日常。

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力度同样不小。王波介绍,今年重点将开展国考断面达标“最后一公里”攻坚行动,紧盯8个未达标断面,强化小流域治理,巩固提升沱江、岷江整治成效,力争实现国考断面达标率100%,争取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四川还将出台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激励方案,推动长江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严防流域环境风险,狠抓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等等,目的就是站好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第一道岗。

“一地三区”、“碳达峰十大行动”…

四川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线图来了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并要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今年,四川如何推进减污与降碳协同,促进实现“双碳”目标?

在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王波提到了三个关键词: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2022年四川将着重开展四个方面工作。”

一系列的“规划”即将出台,将为四川“双碳”目标谋划时间表、路线图。王波告诉记者,四川将加快构建符合四川区域特点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出台四川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分解下达“十四五”各市(州)碳排放控制目标,明确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时间表、责任书和施工图。

“实现‘双碳’目标,做好‘加减法’至关重要。”王波提到了“双碳”加减法,到底怎么做?他详细解读说,做大“加法”方面,四川将落实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绿色低碳优势产业18条”,加快“三江”水电基地等建设,推动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落地实施晶硅光伏、能源装备、动力电池、氢能等重大项目,启动实施“电动四川”行动计划。同时将加快建设“一地三区”,即全国重要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支撑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先行区。

与此同时将做优“减法”,具体而言将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强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启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三年行动,实施一批燃煤(油、柴、气)锅炉窑炉电能替代项目。还将探索区域、城市、园区、行业、企业减污降碳协同试点路径,深化成都市、广元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开展绿色低碳示范园区、近零碳排放区、碳中和企业、林草碳汇等试点示范。

要实现“双碳”目标,碳市场是标配。在王波看来,四川要做强“市场”,围绕共建西部资源环境交易中心要求,启动实施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同时,深化四川省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并有序推动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和交易,切实将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此外,还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金融,推动四川天府新区创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示范打造一批低碳投融资项目。

瞄准“美丽中国先行区”

成渝生态环境领域携手“破圈”

就在刚刚过去的2月,一份重磅规划正式发布并引起热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正式印发,明确到2035年,成渝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完善,美丽中国先行区基本建成。瞄准“美丽中国先行区”这一目标,四川和重庆将在生态环境领域如何携手合作?

“今年我们将聚焦重大项目落地、污染跨界协同治理、环境管理合作联动等三个方面重点发力。”王波说,大气、水、土壤环境相互影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成渝地区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基础良好,今年也将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落实,比如共同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在81条川渝跨界水环境治理、成渝地区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同时,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并将加快成渝“电走廊”“氢走廊”“智行走廊”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清洁能源沿江走廊。

污染跨界协同治理,是近年来成渝地区合作较多的领域,下一步还将如何深化?王波透露,两地将实施跨界水体环境治理,开展长江干流和濑溪河跨界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争取在水污染处理设施共建共享、饮用水水源地风险共防等方面突破创新。而在最受关注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面,也将加强跨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统一标准、统一行动,推进应急响应一体联动,实施重污染应急减排,加强川渝跨界地区秸秆焚烧、烟花爆竹燃放污染综合防治,持续做好大气污染联动帮扶。土壤污染及固危废协同治理方面,则将共同研究制定毗邻区域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清单,继续抓好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推动川渝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共享,依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防范环境风险。

王波透露,两地还将加强环境管理合作联动。比如,共同争取高规格领导机构,统一领导成渝地区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工作。再比如,持续开展联合立法执法,重点围绕嘉陵江流域保护、土壤污染防治、机动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等立法项目,推动两地环境立法达成一致。“两地还将开展联合执法,每年由川渝两地定期或不定期轮流组织跨界污染问题联合执法行动。”王波说,为共同服务成渝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两地在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同时,还将落实区域环境准入协商机制,探索跨界重大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环评协同管理,共同争取由生态环境部审批的跨省项目授权“同城审批”,联合开展环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

文/李彦琴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