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违必拆!中央督察指出的问题 云南给出整改时间表
政知见
2022-02-20
+ 关注

云南滇池保护治理工作再有新进展。

据《云南日报》报道,2月19日,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率队调研滇池保护治理工作,强调确保于2022年内全部完成整改任务,把人为活动对滇池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滇池生态环境问题在2021年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

2021年5月,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指出,云南昆明晋宁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

2021年7月,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云南省反馈督察情况时指出,昆明市围绕滇池“环湖造城”“贴线开发”,环滇池湖滨带特别是环草海湖滨带大量被房地产等项目侵占。滇池生态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大量房地产项目与湖争地

《云南日报》报道显示,王予波2月19日率队调研的地点主要位于昆明市西山区。

西山区位于昆明市西部,就在滇池西北岸。在滇池北部的草海是滇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的重要栖息地之一。

中央第八生态环保督察组通报指出,2015年至今,草海片区共开发建设地块42个,占地2463亩,建筑面积475.9万平方米。

滇池草海片区“贴线开发”问题突出,大量房地产项目与湖争地,“寸土必争”“寸步不让”,环草海25公里湖滨带被房地产等项目侵占。

2021年4月,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昆明市督察,去往了西山区的滇池草海5号地块。该地块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内有7家房地产公司同时在开工建设,其售楼处距离草海一级保护区仅50米。

当时,西山区副区长向督察组一行介绍项目开发情况时强调,该地块是依法开发建设的。建设面积90万平方米,其中40万平方米是解决原住民的居住问题。但售楼处宣传画册却介绍,5号地块打造的是“昆明鼎级富人区”。

最后在督察组的层层追问下,西山区副区长不得不承认,规划的90万平方米全是商品楼,建成后可容纳5万人居住,且不包括原住民。

督察组当时测算,原本只有5000人的5号地块在人口呈十倍增长后,该区域的水污染负荷或许会成倍增长,势必对滇池水质改善带来严重影响。

昆明市西山区副区长向督察组介绍5号地块的有关情况

年内全部完成整改任务

王予波在2月19日率队调研的主要区域就包括上述提到的草海。

他在西山区碧鸡街道观音山社区、草海湖滨等地实地检查违规违建项目整改情况,强调今年内完成剩余点片的拆违任务,巩固整改成果,持续跟进功能调整、优化提升、生态修复等后续整改工作,必须做到责任到人、列出清单、逐项落实,确保凡违必拆、应退必退、应减必减、应调必调。

在西山区海口街道海门社区小渔村、呈贡区乌龙古渔村,王予波要求把沿湖绿化美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统一起来,统筹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提升、农业结构调整、新业态发展,创建农文旅融合的高品质田园综合体,打造滇池沿岸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

王予波在调研中强调:

要树牢“千年大计”理念,始终坚持保护第一,按照“两线三区”要求严格空间管控,把人为活动对滇池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以滇池保护治理成效践行“两个维护”。

要敬畏和守护好宝贵生态财富,建设最美环湖公路、最美生态廊道,加快完善环湖截污治污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要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传承保护,增强乡村发展活力,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有特色的美丽乡村,串成环滇池的一条美丽“珍珠链”。

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鼓励有实力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年底前无关设施全面退出滇池保护核心区

王予波提到的“两线三区”源自一份最新的滇池生态保护方案。

2月11日,《昆明日报》发布了《云南省滇池湖滨生态红线及湖泊生态黄线“两线”划定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的消息。

《方案》在原有滇池一级、二级和三级保护区的基础上划定了滇池湖滨生态红线和湖泊生态黄线,并依据“两线”将滇池流域自湖泊由内到外依次划分为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绿色发展区。

其中,生态保护核心区实行最严格生态保护制度,引导人口和产业全面退出,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扰,增加生态正贡献,筑牢湖泊生态安全底线。2022年底前与保护治理无关的设施全面退出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禁止新增工业和住宅项目,坚决退出违规违建项目。

政知君注意到,在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指出问题后,云南相关整改措施不断。

除了更新保护措施,在问责方面,根据云南省委统一安排部署,云南省纪委省监委以事立案、直查直办,深挖细查违规违建背后的责任、作风、腐败等问题。

2月18日,云南省纪委监委通报“古滇名城”长腰山片区及滇池南湾未来城五渔邨项目违规违建问题追责问责情况,对29个责任单位和58名责任人追责问责。

其中时任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喜良被撤职、降级,时任昆明市政府副市长、现任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高中建因还涉及其他违法问题,并案处理,给予政务警告处分。

资料|法制日报、澎湃新闻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赵红信
校对/项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