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价格爬坡
经济观察报 2022-01-15 20:12

自2021年11月下旬开始,铁矿石触底反弹,开始了新一轮缓慢爬坡。

至2022年1月14日,铁矿石期货价格约为720元/吨,现货市场,澳大利亚61.5%品位粉矿价格达到840元/吨。

在大宗商品普遍进入年末低潮的冬季,铁矿石的行情显得特立独行:过去近两个月的攀爬,和往年同期铁矿石自身的表现也颇为不同。而近两个月之前,铁矿石的价格曾低至于511元/吨。

纵观铁矿石市场这一年,价格走势可谓跌宕起伏。

2021年5月,铁矿石现货一度涨超1600元/吨,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但自下半年开始,铁矿石又开启了一路狂跌的行情,直至11月下旬止跌。

铁矿石何以在深冬逆势上涨,本轮逆周期行情将持续到何时?

上涨的逻辑

1月14日,铁矿石期货价格约为720元/吨。现货市场,澳大利亚61.5%品位粉矿价格达到840元/吨。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认为,近期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钢厂复产带动原料需求释放,2021年12月份以来,随着多地产量压减工作完成,钢厂复产趋势显现。

从高炉生产来看,据兰格钢铁云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7日,兰格钢铁网调研的全国主要钢企高炉开工率为72.3%,较12月初上升1.8个百分点。从中钢协统计的重点钢铁企业生产数据也可以看到产量有所增长。12月下旬,重点钢铁企业生铁旬度日产为188.6万吨,较11月下旬增加25.4万吨;粗钢旬度日产为209.2万吨,较11月下旬增加37.5万吨;均恢复至8月份水平。

除上述原因外,元旦、春节钢厂原料备货需求的增加,带动铁矿石市场价格震荡上行。与此同时,巴西暴雨以及澳大利亚一季度的飓风加大市场对供应端影响的预期。王国清表示,这些因素均对铁矿石近期的上涨构成了推动力。

1月为施工淡季,同时也是国内钢材市场的“冬储”时节。兰格钢铁网分析认为,从供给端来看,虽然北方地区即将进入秋冬季限产时间,但钢铁生产企业在有利润的情况下,钢材供给呈现逐渐恢复的态势,同时也带动了原料价格的上涨,也使得钢市的成本支撑再次增强。

但由于市场实际需求不断减弱,同时钢价较往年偏高,市场“冬储”的热情似乎不高。目前钢价约4600元/吨,如果以这一价格冬储,可能创下冬储价格的历史新高,这使得钢贸商对冬储普遍处于观望的态度。

辽宁地区一家钢贸商认为,按照现货价格对标长流程钢厂利润估值计算,钢贸商已经失去了冬储的意义。这也使得钢价以及作为原料的铁矿石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西本新干线的数据显示,铁矿石港口库存自2021年9月下旬以来一直处于累积的状态。9月23日,港口库存量为12858亿吨,到2022年1月6日已经增长至15604万吨。达到过去年的新高,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王国清分析,眼下北京的冬奥会即将开幕,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将实施限产30%的措施,根据兰格钢铁研究中心测算,在此期间,北方五省市粗钢产量将减少2795万吨,月均减少1118万吨,这将对周边乃至全国范围内钢铁供需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也将影响铁矿石进口需求在2900万吨左右,月均减少1160万吨。

短期承压

预计铁矿石本轮铁逆周期行情将持续到何时?

1月14日,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认为,铁矿石的上涨有长、中、短期的逻辑。长期来讲,2022年没有提出压减粗钢产量,今年可能不出台压减产量的政策,这对铁矿石的需求是一个利好消息,市场预期偏向乐观。

2022年1月1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第六届会员大会三次会议,从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工信部工业原材料司相关负责人以及中钢协会长陈德荣的讲话内容看,均未提及“压减粗钢产量”。

陈德荣在谈及2022年行业工作重点时表示,要“巩固提升去产能成果”,主要包括防范钢铁产能无序发展、开展行业兼并重组实践案例调研、兼并重组研究和推进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有关工作,但没有“压减产量”的相关表述。

徐向春认为,中期来讲,2022上半年,一季度京津冀地区有冬季错峰生产,钢铁产量还是压减的,但是到了3月底错峰生产将结束。届时二季度对产量环比会回升,对铁矿石需求会相应增加。短期来讲,春节前钢厂有一个补库存的需求。另外,最近几天巴西暴雨对淡水河谷生产受到一定影响,这也为短期的上涨提供了炒作题材。

在他看来,目前铁矿石上涨到130美元/吨,已经充分反映了长期、中期、短期的利好因素,同时港口库存也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不存在供应短缺的情况。

此外,徐向春分析,还有一重要因素影响未来矿价走势:随着美联储缩表和加息步伐的临近,对大宗商品也会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基本面或许不支持铁矿石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王国清亦分析,目前铁矿石的价位面临回调压力。“当前铁矿石港口高库存叠加铁矿石发运量和到港量仍相对高位,一季度铁矿石供需关系不至于偏紧,后期铁矿石上行动力不足,面临一定回调压力。”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紫宸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