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4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03 18:40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1月3日召开。北京地区单位主持完成的64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一等奖3项、二等奖61项,占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0.3%,稳居全国首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国际核能领域著名学者王大中院士荣获本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一我国科技领域最高奖项自2000年设立以来获奖的35位科学家中,有23位来自北京。北京地区的获奖成果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北京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竞争力、引领力和辐射力,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注入了创新力量。

图为清华大学李俊华教授主持完成的“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基础研究方面,北京近年持续支持开展数学、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自主探索,取得重要进展。2020年度北京15项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在基础数学理论、人工智能算力与算法、蛋白质科学、半导体材料、低维碳纳米材料等诸多前沿领域取得突破,为构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先发优势奠定了基础。其中,两位“80后”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奖,展现了青年科学家的创新活力。北京大学刘若川教授主持完成的“p进霍奇理论及其应用”和中科院计算所陈云霁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深度学习处理器体系结构新范式”两个项目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数字经济领域,2020年度北京地区的获奖成果中,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同产业深度融合,新基建加速落地,新模式加速涌现,新业态加速成长,科技创新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王海峰教授级高工主持完成的“知识增强的跨模态语义理解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为联通、东航、广东电网等6.5万家企业提供跨模态理解能力,拓展了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钱德沛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超级计算基础设施支撑软件系统”和清华大学唐杰教授主持完成的“智能型科技情报挖掘和知识服务关键技术及其规模化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前者建成了国家超级计算基础设施和工业仿真等领域应用平台,为千余项科研项目研发提供支撑,极大促进了高性能计算普惠化;后者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了智能型科技情报挖掘系统AMiner,形成了智慧人才信息、趋势分析等系列产品,服务于全球220个国家和千余万用户。

此外,本年度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内单位主持完成的获奖成果达40余项,在重大科学发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精尖产业培育等方面全面发力,实现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转化、辐射发展等创新环节有机衔接。具体包括中科院物理所陈小龙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基于结构基元的新电磁材料和新效应的发现”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大学高文院士、马思伟教授等人完成的“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清华大学李俊华教授主持完成的“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李晓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