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全面启动赛时运行指挥体系 五棵松体育中心“6小时冰篮转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12 07:23

昨天,“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北京赛区(海淀)新闻发布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会议中心举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筹备及服务保障测试赛、测试活动等情况。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自10月13日起,首都体育馆场馆群、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将迎来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等3项赛事,海淀区赛时运行指挥体系全面启动。

五棵松体育中心“6小时冰篮转换”

海淀区体育局局长张彦祥介绍,“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2021下半年测试赛和测试活动已于10月5日展开,海淀赛区涉及2个场馆3项赛事,分别是10月13日-17日在首都体育馆举办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10月21日-24日在首都体育馆举办短道速滑世界杯、11月7日-10日在五棵松体育中心举办冰球国内测试活动。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首都体育馆采用全新的“二氧化碳”冰面,低碳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运用其中,与传统制冷系统比,能效提升20%以上,场馆内采用了最先进的制冰技术,冰表面温差不超过0.5℃。五棵松体育中心对竞赛馆进行了大量改造,包括房间改造、场地改造和伸缩看台系统改造以及照明、音响扩声系统、斗屏改造等。其中,原有30×60米的冰面改为冬奥会要求的26×60米两种尺寸可转换冰场,这在国内是首例,北京冬奥会后可通过转换冰场尺寸继续举办各类冰球赛事。

据悉,“6小时冰篮转换”技术是五棵松体育中心最大建设亮点,提高了场馆利用率。训练馆和竞赛馆之间设有专用地下通道,赛时运动员可通过地下通道实现快速穿梭。训练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相比传统制冷系统可节约40%以上的综合能耗。

海淀启用气溶胶新冠病毒监测系统

“3项赛事是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热门赛事,其中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更是世界顶级赛事,也是北京冬奥会的资格赛,国际奥委会高度关注。” 张彦祥说,自9月26日第一个外籍制冰师抵达海淀起,就已全面启动测试赛运行机制,对疫情防控、服务接待等各项保障措施进行检验测试。同时,围绕防疫、餐饮、住宿、科技保障等重点工作领域多次开展培训演练。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产业促进二处处长何建吾介绍,围绕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的3场赛事,海淀区搭建海淀区科技冬奥信息平台,应用于涉奥人员管控、涉奥环境管理、安全防卫、服务型机器人四大场景。在赛场内部,安装了光场阵列相机,实现对赛事区域的宽视野覆盖;赛场外围,布设了智慧感知设备,实现时空追溯,场馆、酒店入口及接驳车辆安装多验合一数字哨点,通过“防疫卡”3秒即可完成“扫码打卡”,每一次出入都将得到健康提醒。赛场入口处,布设大规模测温设备,保障运动员快速入场;观众入场区域,布设智慧出入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快速核验入场,避免人员聚集;智能测温贴可实现24小时体温管理。

服务保障人员强化接种第三针疫苗

海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李劲涛介绍,海淀区所有涉赛场所与社会面做到物理隔离,持证进入;涉赛场所人员流动由专用车辆负责,采取点对点衔接办法;进出物资、垃圾等按照相关规范,严格做到闭环管理。对海淀区服务保障人员、工作人员及运动员、教练员、技术官员进行实时健康监测,做到专人专责,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及时筛查,做好健康保障。同时,组织核酸检测服务机构与科技公司协同作战,做好人、物、环境全面覆盖,落实“异常结果报警,未检人员提醒”等制度,做到“应检尽检”,无一遗漏。

海淀区卫健委动员驻区二、三级医疗机构等优质医疗机构,按照1:0.5比例,做好医疗防疫队伍配备,共组建46家单位192人医疗防疫保障队伍。专业涉及预防医学、传染病、食品卫生、卫生监督、急救、精神卫生、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及害虫防治等多专业。

海淀区还遴选医疗防疫保障团队进驻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以及5个驻地酒店,共计281人。另遴选组建区应急处置队伍30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