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多举措让教育减负提质 课后服务整合近200项活动资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27 21:18

“双减”是撬动基础教育大改革的小切口,政策出台以来,朝阳区积极落实相关要求,通过增供给、增效能、增动力、增兴趣、增信心,重点实施了提升课程管理、教学管理、作业管控、课后服务、家校沟通等“五项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持续完善校内外协同育人格局,营造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朝阳区各中小学在认真落实“双减”要求的基础上,依据学校特色和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真正实现教育减负提质。

课程:

聚焦教学质量提升  让学生在课堂“吃得饱、吃得好”

课堂是学生获得各类知识的主要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足、学好,是“双减”取得实效的关键。“双减工作的有效落实,其根本在于提高常态课堂的教学质量,让每一名学生在学校课堂上就‘吃得饱、吃得好’,从而减少在外面‘吃零食’的机会,学业与家庭经济负担自然也就减小了。”呼家楼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用一句话道出了自己对“双减”实质的认识。呼家楼中心小学通过教研文化、课堂文化、质量文化三种教学文化引领教师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构建绿色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在“双减”背景下,朝阳区既有各校基于校情的区域性课堂探索,又有全区整体课程提升的宏观部署。目前,朝阳区教育系统实施了学校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备案制度,区教委指导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开展学校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教师命题基本功的培训,目前已实现全区同年级教学进度统一、周课时总量统一、命题难度统一。

对于“双减”政策最关注的小学学段,朝阳区也做出重点安排。在朝阳,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强化衔接意识,指导学科教师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朝阳区成立跨学段专题研究小组,建立了幼小协同研究机制,面向一年级开展入学适应期调研,梳理学校开展衔接教育的典型案例,聚焦问题开展面向全区一年级任课教师的入学适应期的幼小衔接培训,切实加强学校课程管理。

朝阳区还开发完成了一万余节课的线上课程资源包,覆盖中小学所有年级、所有学科,系统规范课程为全区学校教学教研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区学校有效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指明了科学的专业路径。

作业:

统筹管理控制时长  让作业“活起来”

作业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具有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等功能,“双减”要减去过重的作业负担、过长的作业时长、过多的无效作业,通过减负为提质让渡功能。朝阳区教育系统成立了专题研究小组,面向中小学开展专题调研,摸清学生作业负担情况底数,问诊把脉。分学段、分学科研究基础作业、分层作业、个性作业,确定不同作业的意图、内容、形式、时长,形成指导意见,并通过学科研训课程培训全区教师。

朝阳区针对各学校工作实际,建立了作业班级统筹管理制度,强化“三坚持三严禁”,即:坚持控制作业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各年级作业不超过90分钟;坚持强化作业批改,作业全批全改;坚持作业动态监测;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通过手机布置作业,严禁让家长或学生批改作业。抽查结果显示,朝阳区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作业指导措施,最终要落实到基层学校的实践上来。不少学校拿出实招,呼家楼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实施作业三级监控,行政组长和班主任负责统筹作业总量、关注作业总量的时长,学校开辟了“作业公示”专区,将学生一日作业内容、平均所用时间进行公示等。在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学校每天3:30-4:30安排语数英老师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通过一对一的面批指导,让孩子们在这一个小时内,不仅能完成作业,并且能高质量保证正确率,做到1-2年级百分百在校完成作业,3-6 年级绝大多数学生能在校完成作业。

课后:

整合百余家单位  提供近200项活动资源

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就是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朝阳区教委对标新要求,修订形成了“升级版”《朝阳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需求导向进一步明确课后服务时间和对象,保证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学期全覆盖、学科全覆盖和有需求学生的全覆盖等“四个全覆盖”。

在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学校与冰雪场地机构合作,每周两次带领学生到专业冰场,由专业冰球教练带领学生训练,在学校掀起“冰雪热”;学校与足球俱乐部合作,成立了校园男足、女足两个社团,每周两次、每次两个小时带领学生到小武基足球场进行训练,孩子们在运动中不仅学会了足球技巧,还提高了身体素质。

朝阳区将“走出校园”与“走进校园”相结合,加强与首都高校、体育场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的联动,开展多样态的拓展活动、职业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已整合了区内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辅中心和100余家社会大课堂单位,首批供给近200项活动资源,实行“三送”:送课程菜单、送项目指南、送课后服务指导员,为每一所学校配资源,变单一课后服务供给为集团、区域多元供给。

学生每天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后服务。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从学生兴趣出发,开发了“慧玩”系列兴趣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覆盖全体学生,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呼家楼中心小学每周开设125个课后服务特色课程,覆盖劳动、艺术、科技等各类。同时针对孩子的兴趣特点,成立了多个学生社团。

“‘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需要多方力量共同推进。”朝阳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朝阳区将持续提高“五增”的科学性和覆盖面,完善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拓宽服务渠道、引入校外教育资源,细化区级配套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同时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改革,完善工作机制,推动优秀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教育全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良性流动,努力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教育减负提质,让孩子们高效学习、快乐成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张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