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未成年人网游时间,网络保护迈出坚实步伐
北京青年报 2021-08-31 07:10

VCG111343794361-2.jpg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前5个月,网游的负面舆情占比最高,占比达到53.49%。另据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江苏全省消保委系统受理未成年人网游类投诉425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60%。虽然相关部门敦促各家游戏公司、视频网站、直播平台对“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进行多次升级,但依旧形同虚设,孩子们有一套破解之法。家长对于现有“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并不满意,如何维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成为社会、厂商、家长、学校多方的关注焦点。基于此,国家新闻出版署发文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4.84亿。其中,12岁到16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游戏成瘾的患病率约为27.5%。这个数据,令人触目惊心。2019年12月,千名家长联名写信,强烈要求国家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我国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设置“网络保护”专章,专治网络保护不到位等问题。

特别是,2019年11月,国务院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方面,网络游戏相关内容被专门提及。文件中明确,要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等。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应严格执行,发挥监管作用,净化网络游戏空间,认真落实“网络保护”专章,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应针对国内游戏产业在线网络游戏严格管理,内容包括引入预防性技术措施限制在线时间、强化登录身份认证、开发有效游戏指导和管理系统等,进一步治理未成年人网游沉迷问题。

限制未成年人网游时间,迈出了网络保护的第一步。解决未成年人网游沉迷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治理合力。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网游沉迷的“第一道防线”,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要注重与孩子加强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理性的时间管理能力。

再者,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网游沉迷对生活、学习的危害,引导学生正确、适度上网休闲娱乐。更重要的是,游戏企业应开发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游戏,并通过技术手段设置游戏规则,限制青少年游戏类型、时长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文/张西流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首个未成年人网游消费管理规范征求意见 明确各方担责比例让退费有章可循
法治日报 2024-06-04
“未成年人网游管理团体标准”征求意见,能否破解“游戏退费”困局?
封面新闻 2024-06-03
怎么退、谁负责?未成年人网游退费标准征求意见出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0
未成年人网游退费标准发布,厘清责任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4-05-28
北青快评 | 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玩网游,能让未成年人远离游戏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7
沙宝琴:呼吁建立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游机制
中国教师报 2023-03-12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全面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4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各地加强执法监管
新华网 2021-10-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