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冬奥 | 单板滑雪双姝刘佳宇、蔡雪桐: 苦练体能盼着雪上释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8-25 16:37

受到疫情影响,中国冬奥单板滑雪运动员刘佳宇和蔡雪桐,在这个夏天没能站上雪地完成雪上训练。取而代之的,是参加了上海UFC精英训练中心实施的两个半月的运动员表现训练营。刘佳宇说,这次体能训练让她涨了肌肉,今后“做动作再挨摔都不怕疼了”。蔡雪桐则说,她苦练体能,就是盼着接下来在雪上比赛尽情释放的日子。

刘佳宇和蔡雪桐作为参加了三届冬奥会的运动员,每年过的都是追着雪跑的日子。每年12月到3月是滑雪运动员的赛季,赛季之外的8到9个月则是训练季。蔡雪桐和刘佳宇常年和外教团队在南北半球穿梭,寻找最适合训练的雪场。

往常在国内冬季时,蔡雪桐和刘佳宇会去崇礼滑雪场训练,春季会去南半球的新西兰雪场训练;到了夏季会去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附近的猛犸山进行训练;秋天则是前往欧洲训练。但今年情况不同。受到疫情影响,运动员无法外出训练比赛。怎么通过体能训练保持状态,成为所有运动员面临的考试。

刘佳宇

据介绍,综合格斗赛事UFC组织此前与中国奥委会达成合作协议,兴建了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的上海UFC精英训练中心,作为中国奥委会的官方高水平运动表现训练中心。目前刘佳宇和蔡雪桐在上海训练中心参加的体能训练项目,是专门为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所设计。

两位运动员每周接受为期6天的一对一训练,其中4天里每天进行两次训练课,2天里每天一次训练课。刘佳宇说,她两次来到这里进行训练,“去年第一次来训练,当时因为疫情,需要在国内进行训练。之前都是在国外追雪,练体能。现在发现国内可以有如此专业系统的训练基地,感觉非常国际化。对训练定制,营养,恢复,康复治疗都很全面。”

刘佳宇和蔡雪桐并非第一次接触体能训练。作为比较,刘佳宇表示,在这里训练的效率更高。“这里可以用高科技设备,测试出自己体能最弱的地方,团队开会商讨训练计划,每一堂训练都是为了弥补弱点,有方向和目标,可以高效监控高水平运动员可以提高的地方。这是我认为不一样的地方。一对一的训练对高水平运动员非常有必要,可以短时间提高我的短板。”刘佳宇说。

刘佳宇.jpg

刘佳宇在平昌冬奥会上获得银牌

过去的一年半,UFC和中国奥委会合作,对场地自行车队、赛艇皮划艇队、短道速滑队、柔道队、摔跤队、帆船帆板队以及为田径队、游泳队等进行了测试和训练服务。精英训练中心这次为两位单板滑雪运动员安排的训练内容,包括核心训练,本体运动感受,偏心吸收能力和体能系统健身训练,采用跑步机、骑行健身车、空气极限全身攀爬机、雅各布攀登梯子、滑雪机、雪橇基础运作机器等辅助设备。

蔡雪桐表示,自己原本不喜欢做体能训练,因为感觉太枯燥。好在这里的训练种类很多。“我还第一次走进搏击八角笼,体会了一把搏击对抗的感觉。”蔡雪桐说。

每周刘佳宇和蔡雪桐还会做两次代谢间歇循环(大力士循环),包括爆炸式的雪橇推动,战绳,肌肉增强训练等。训练后的具体恢复手段,包括冷热水池、冰浴、桑拿、冷冻治疗法、诺马泰克压缩设备等等。据介绍,该项目的目标是使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达到巅峰,在接下来的世界杯和世界锦标赛中展现运动竞技水准,并将这样的状态保持到北京冬奥会。

蔡雪桐

在接受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采访时,蔡雪桐一直表示,体能训练比较枯燥,但为了可以在雪上一展风采,她一直尽可能地调整自己。“来UFC训练可以清楚看到自己之前的弱项,和现在的进步在哪里。刚来训练营,教练就对我身体技能做了测试。所以我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练的东西,会让我在哪些方面有了提高。现在体能好了,可以在雪上有更好的发挥。”

对刘佳宇和蔡雪桐来说,北京冬奥会都是两人第四届冬奥会。两人虽然都已年近30岁,依然认为自己的潜能还有爆发的空间。刘佳宇介绍,单板自由式滑雪项目,并不是纯体能的运动,即使年龄偏大的选手,也可以通过技术积累,达到新的高峰。“我觉得自己练习时间越久,越理解比赛,经验也更加丰富。而且身边34、35岁的选手还在比赛,我觉得自己还在上升期。去年国家队为我们挖来了最好的金牌教练。我们有新的教练,新的训练计划,有新的思路。作为老运动员,之前不好的技术动作也在修改。我不但为这一届奥运会做准备,也要为下一届奥运会做好准备。”刘佳宇说。

蔡雪桐.jpg

在结束训练营的训练后,两位选手计划前往欧洲参加世界杯和世界锦标赛,为北京冬奥会做准备。蔡雪桐表示,她非常期待着可以在雪上参赛释放激情的日子。“我每天把训练计划做好,为的就是在雪上释放出来。否则体能训练都是白流汗。希望可以在比赛中证明自己在这一阶段的训练成果。这也是我训练的动力。”

谈到北京冬奥会的目标,蔡雪桐说,随着年龄增长,虽然身体恢复时间需要更久,但其他方面,身体技能还是在最佳状态。“我感觉还是在上升期,潜能还可以提升。我也在磨自己的难度动作,我希望可以在冬奥会上把自己最大难度动作完美的做出来,如果成功,那领奖台也离我不远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褚鹏
编辑/徐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