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乐夏的夏天 草莓的滋味一言难尽
北京青年报 2021-07-23 21:21

习惯通过节目看乐队表演的歌迷,在这个夏天肯定会有点失落,因为持续了两年的《乐队的夏天》在这个夏天缺席了。

虽然此前两季《乐队的夏天》几乎每周都会有争议,或者是关于乐队的表演,或者是节目组的剪辑,以及推荐人、现场评审与乐队之前的冲突话题等等。但不得不说,《乐队的夏天》这个节目确实是国内同类型节目的天花板。它不仅直接推动了国内的乐队文化,以及乐队文化在更大层面的影响力,甚至还让多支乐队通过节目在商业市场直接转化和变现。

而在没有《乐队的夏天》的夏天,另一档节目《草莓星球来的人》被认为是乐队音综在今夏的最佳替代,毕竟这个节目的制作方之一,就是国内签约乐队数量最多的音乐厂牌——“摩登天空”。像此前在《乐队的夏天》大放异彩的几支乐队:“新裤子”“五条人”“刺猬”“重塑”等等,要不一直都是“摩登天空”的乐队,要不也是从“摩登天空”出道的乐队。

不过,在《草莓星球来的人》播出第一期后,节目却比预期效果差了好多,除了在传播影响力上完全没有达到《乐队的夏天》的层级,在音乐圈内部,也没有赢得很好的口碑。

《草莓星球来的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节目?这个节目到底值不值得看?

src=http___ww3.sinaimg.cn_mw690_007dMMjHly1gsfbug20s4j31hc0u0h7p.jpg&refer=http___www.sina.jpg

音乐节和音综不能兼容

《草莓星球来的人》主打“户外音乐节竞演真人秀”这个概念,其实这个概念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可以说,“户外音乐节”和“竞演真人秀”本身就是两个独立的概念,放到一起非常容易形成冲突。

音乐节是乐队最好的展示舞台,而且乐队在音乐节的现场表演往往是最开放、最自由的,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即兴内容;但竞演真人秀因为涉及到竞技,所以需要一个标准,而音乐之间的较量,最具可操作性的量化标准就是技术的运用、演出的完成度等等,但这些无疑和乐队自由的即兴不在一个层面。

从首期播出的效果来讲,除了场地确实是户外之外,整体的录音和剪辑实际上并没有与户外音乐节和一般现场不同。甚至从视频端的观看体验来讲,这个节目的舞台和在录影棚录制的《乐队的夏天》并没有太多不同。反倒是因为池子、张碧晨等串讲人及导师的出现,让节目充满了娱乐真人秀的气质,而且还容易和别的节目串在一起。这种过于追求收视大众化的嘉宾阵容选择,也让节目的音乐属性变得模糊。

再加上从首期节目的设置来看,直接就是两支乐队一对一的轮流PK,除了让人感觉赛制和说唱节目类似之外,其实也忽略了乐队文化很重要的一点——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仅仅是指不同乐队之间风格的差异,也指一支乐队同样可以有多重的表达可能性,只用一首歌的时间来竞演、选秀,这不是一种正确聆听乐队音乐的方式。每支乐队应该尽可能给他们留有更多的表演机会,通过一个更有层次的赛制,让乐队展现更多、更好的那面,才是一个乐队节目应该做到的。

乐队节目更需要细节

如果说《乐队的夏天》,是想用一个更高的纬度,让各个年龄段、各种音乐风格的乐队都能出现在节目中,实现一种360度无死角的大而全模式的话,那么《草莓星球来的人》无疑是想更多推出一些新乐队,或者不那么出名的宝藏乐队。

初衷没错,但在乐队文化还没那么普及的情况下,做一个乐队节目,还是需要有一些老牌或者市场化程度高的乐队来进行带动。没有知名度高的乐队带动,也使得《草莓星球来的人》更像是一次内部听审会,所以自然就很难出圈了。

第一期的节目因为录音和混音的问题,导致音画不同步,这对于一个乐队音乐节目来讲简直是致命的。因为音乐的表现力和张力是乐队演出相当重要的支点,很多乐队录制专辑甚至是现场演出,都要使用国内外优秀的录音师,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还有一点,在首期节目播出后,参加节目的“衣湿”乐队主唱游淼也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表达了一些看法,其中就包括他们的表演作品《三春》并没有使用琵琶,但字幕上却出现了。乐队乐手署名的完整和准确,是乐队节目尊重乐手的一个最要属性。

这种细节上的瑕疵,对节目本身也有很大的影响。

007dMMjHly1gsfbuhgqrbj31hc0u04is.jpg

抛开杂质再看节目本质

即使《草莓星球来的人》作为一个乐队节目,既有乐队表演呈现不够完美的问题,也有作为一个综艺节目不够专业又不够娱乐的尴尬,但首期节目的十二个表演舞台,还是有很多精彩的瞬间,这些瞬间,也是这个节目最大的意义。

虽然有一些乐队的名字很新,但其成员是老资格的乐手。像“提香”“白纸扇”“音速行星”的阿力普、陆炎和泰然,都是有十几年乐队经验的音乐人。而组建这些新乐队,也是他们对于自我的挑战和破格。像陆炎通过“白纸扇”,用复古的音乐重回了锐舞时代,而泰然从“阿修罗”分身而做的“音速行星”,则用看似复古的手法玩出了一种更未来的赛博朋克。他们从传统乐器三大件的角度,转而运用更多的电子元素,本身就是对乐队音乐的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创作拓展。

“衣湿”的《三春》,也是首期节目里最为成功的一首作品。虽然很多人觉得他们像“二手玫瑰”,甚至像“九连真人”,但其实作为一支出道已经十几年的乐队,他们从宜宾、四川到中国摇滚,再到更宽泛的音乐融合,其实从很早就尝试解决中国摇滚音乐如何在小城故事和大格局之间做到平衡的问题。

另一支组建超过二十年的“羽果”乐队,《怒马·乘风》里那种有底蕴的轻盈,那种阅尽千帆后的潇洒,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比起同资历的乐队,这也是一支最没有情怀,却以少年的姿态一直往前的乐队。

当然,“梦幻流行”风格的“夏至梦”乐队,以及同样玩复古的“和平饭店”,也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乐团,比起上世纪90年代除了朋克就是金属的乐队环境,这个时代年轻乐队的选择无疑是越来越多了。

文/爱地人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