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团队“破案”:这处亿万年前足迹或为复齿湖翼龙所留
中国新闻网 2021-06-08 18:26

乌尔禾翼龙足迹(新种)可能的行迹,红色代表三个方向可能行迹

在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早白垩世乌尔禾翼龙动物群(距今约1.35亿年)中,翼龙足迹化石的发现和研究颇受瞩目,其新发现的一处多达114个翼龙足迹化石,究竟是哪类翼龙所留引发关注。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8日发布消息说,该所汪筱林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最新进展:经研究鉴定将该处丰富足迹化石归入翼龙足迹科翼龙足迹属,建立一个新种并命名“乌尔禾翼龙足迹”。

所有翼龙足迹科成员和乌尔禾翼龙足迹新种D、Me柱状图

研究团队还首次对足迹化石造迹者做出可靠推断,认为造迹者极有可能是复齿湖翼龙,也为亿万年前翼龙的群居生活方式提供了直接证据。中国科学家的这项重要古生物研究最新进展论文,近日由国际学术期刊PeerJ在线发表。

命名新种“乌尔禾翼龙足迹”

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博士研究生李阳说,这次研究发现的翼龙足迹化石保存在长约125厘米、宽约25厘米、面积约0.3平方米的灰绿色细粒砂岩表面,共114个足迹,包括57个前足足迹和57个后足足迹。

乌尔禾翼龙足迹(新种)与复齿湖翼龙后足骨骼对比图

这114个足迹化石分布相对杂乱,为尽可能找到行迹,研究团队对所有足迹前进方向进行统计,并发现一些可能的行迹(即相同方向和相当大小的足迹)。

翼龙足迹化石为四足行走足迹,无尾迹。前足三指型,强烈不对称,尺寸较小,平均长约3.40厘米,宽约1.59厘米,第Ⅰ指最短(约1.31厘米),通常指向侧方或侧后方,第II指中等长度(约1.90厘米),指向侧后方,月牙形状的第Ⅲ指最长(约3.15厘米),指向后方,II指和Ⅲ指的指间夹角是Ⅰ指和II指指间夹角的1.74倍;后足蹠行式,近似三角形,具四趾,尺寸较小(长约4.02厘米),第Ⅰ趾最短,其余三趾近似相等,蹠部呈窄长型,近似和趾部相等,外侧趾间夹角较小。

李阳称,从足迹的大小和形态学特征分析,新发现的足迹化石区别于现有的喙嘴龙足迹科和阿加迪尔足迹科,而与翼龙足迹科翼龙足迹属的特征一致。

进一步通过与翼龙足迹属现有的9个有效种进行对比分析,依据前足Ⅰ指和II指较小的指间夹角,后足的长宽比、四趾的相对长度(Ⅰ趾最短,其余三趾近似相等)、近似相等的趾部和蹠部印痕而与现有的翼龙足迹属的成员相区别。

因此,研究团队建立翼龙足迹科翼龙足迹属的一个新种,并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乌尔禾翼龙足迹”,这也是中国目前第三个有效的翼龙足迹种。

所有翼龙足迹属种和主要未定种线条图

造迹者极可能是复齿湖翼龙

论文共同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蒋顺兴副研究员表示,在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从“乌尔禾翼龙足迹”后足提取了解剖学的特征(四趾的相对长度、趾部和蹠部印痕长度),并首次与当地发现的翼龙实体化石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乌尔禾地区目前发现两种大小和形态不一的翼龙足迹:尺寸较小的为这次研究的新种“乌尔禾翼龙足迹”,尺寸较大的也属于翼龙足迹属的成员,表明这两类足迹是由两种体型不同的翼龙所留。

目前,乌尔禾翼龙动物群的翼龙骨骼化石也只有两种,分别为体型较小的复齿湖翼龙和体型较大的魏氏准噶尔翼龙,其中复齿湖翼龙保存有完好的后足骨骼化石。

研究团队据此从体型较小的复齿湖翼龙后足提取出四趾的长度、趾部和蹠部的长度,并与“乌尔禾翼龙足迹”后足足迹参数进行拟合分析,两者在四趾长度、趾部和蹠部长度上具有一致性。“这说明乌尔禾翼龙足迹的造迹者极有可能是复齿湖翼龙,推测其成年个体的翼展约为2米。”蒋顺兴说。

乌尔禾翼龙足迹(新种)化石照片及线条图

提供翼龙群居生活直接证据

论文通讯作者汪筱林研究员指出,此次研究重点对乌尔禾地区保存的一件个体较小的翼龙足迹化石进行详细的形态学研究,并对造迹者以及可能的行为习性进行分析。

对“乌尔禾翼龙足迹”造迹者可能的行为特征分析显示,从足迹岩石上同时保存前足和后足来看,造迹者无疑是四足行走。除此之外,114个足迹化石保存在约0.3平方米的岩石层面,密度高达每平方米365个,而且足迹化石大小不一:前足印痕大小1.9-5.15厘米,后足印痕大小2.68-5.71厘米。

“这意味着乌尔禾翼龙足迹是由不同年龄段的复齿湖翼龙留下来的,代表有不同年龄层次的复齿湖翼龙在乌尔禾地区的湖岸边生活,而这种高密度性通常作为群居的证据。”汪筱林强调说。

他表示,研究团队还对翼龙足迹的前进方向进行统计,发现主要集中在两个相反的主方向上,“这反映这些足迹化石可能是造迹者来来回回往返在这个区域留下来的”。

乌尔禾翼龙足迹极可能造迹者的复齿湖翼龙生态复原图

乌尔禾翼龙动物群“来龙去脉”

新疆准噶尔盆地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1964年,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对发现于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的魏氏准噶尔翼龙进行命名和研究,这是中国第一具较完整的翼龙化石骨架。

杨钟健当年还带领中科院古脊椎所新疆古生物考察队,在乌尔禾地区发现大量翼龙及其他脊椎动物如龟鳖类、鳄类、蛇颈龙类和多种恐龙化石,并将该脊椎动物化石群称之为乌尔禾翼龙动物群。

2006年起,汪筱林领导的中科院古脊椎所科考队,对新疆天山南北的吐鲁番-哈密盆地、准噶尔盆地等中生代古生物和地层进行10多年的连续考察,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乌尔禾及相邻地区,发现丰富的翼龙、恐龙等骨骼化石及多个层位保存的大量的翼龙、恐龙、鸟类和龟鳖类足迹组成的足迹化石群,极大丰富了乌尔禾动物群的化石类型和组成。

乌尔禾翼龙足迹(新种)前进方向柱状图和玫瑰图,红色和蓝色代表两个主方向

翼龙足迹化石全球和中国发现情况

汪筱林介绍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13个国家已发现77个翼龙足迹地点,共报道3科5属15个有效种的翼龙足迹化石,其中翼龙足迹属的分布范围最为广泛。

翼龙足迹属是1957年根据美国亚利桑那州上侏罗统地层中的翼龙足迹化石而建立,主要特征为四足行走,前足呈不对称三指型,指行式,Ⅰ指到Ⅲ指长度逐渐增加;后足呈近似长三角形,蹠行式,具四趾,II趾和Ⅲ趾略长于Ⅰ趾和Ⅳ趾;在同侧前后足组合中,后足足迹在前,前足足迹在侧后方。

乌尔禾翼龙足迹(新种)正型、副型和重叠足迹

中国的翼龙足迹最早在2004年发现于甘肃永靖下白垩统地层中的盐锅峡翼龙足迹,随后在浙江、山东、四川、新疆、重庆、广东也发现翼龙足迹化石,但总的来说翼龙足迹数量和保存都相对较差,除新疆乌尔禾地区外,另外6省共报道发现79个翼龙足迹化石,而本次在新疆研究新发现的翼龙足迹化石有114个之多。

中国目前发现的翼龙足迹化石都归入翼龙足迹属,除浙江和广东的翼龙足迹化石的时代为晚白垩世外,其余均为早白垩世。

文/记者 孙自法

编辑/王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