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贤镇|垃圾分类一周年 “会分类、愿分类、分到位”
北青社区报大兴版 2021-05-06 18:35

每天一大早,礼贤镇黎明村村民陈晓玲就提着红、绿两袋垃圾前往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绿袋子里是可回收垃圾,红袋子里是有害垃圾。”陈晓玲告诉记者,这样的定点分类投放垃圾的自觉行动,在过去一年里早已成为她的日常习惯。

村民陈晓玲正在投放垃圾

每个村民的努力凝结成3万多人的合力,每户人家的行为扩展到家家户户的践行。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切实加强生活垃圾管理,自去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以来,礼贤镇在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上,全民参与、全程发力,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显著成效,全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参与率、知晓率均达到100%,位居全区前列,其中黎明村和龙头村被评为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切实实现生活垃圾“会分类、愿分类、分到位”,垃圾分类新时尚正在礼贤镇处处开花。

大兴区礼贤镇生活垃圾处理中心

“红色”力量引领“绿色”分类

自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礼贤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充分发挥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作用,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垃圾分类专班,细化职责分工和任务台账,聚焦宣传引导、桶站建设、垃圾分类转运等各个环节,明确绘好“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

礼贤镇主要领导实地察看生活垃圾处理中心

结合“双述双评一承诺”工作机制,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各党支部党建重点任务清单内容,通过基层支部带头、党员示范带头,结合“双报到、我承诺”等主题活动,在镇域范围内为工作开展筑牢“组织根基”。

垃圾分类回收员

同时,创新机制建设,形成闭环管理。升级网格服务,在“两委”包街包户基础上,设立宣传员、指导员、回收员、分拣员“四员”岗位,开展宣传、现场指导、桶站值守等志愿服务,为“环保绿”注入“党建红”。推动闭环管理,要求村保洁员每天入户收集并检查村民分类情况后,转运至村内集中桶站点,运用压缩处理技术,加强可回收垃圾的分拣力度,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清运”的闭环管理,运用“红色”力量引领“绿色”生活新风尚。

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生活垃圾分类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强化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为此,礼贤镇采取“四强化”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硬件保障、扩大宣传、教育引导、加强督导等方面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长效机制,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促进辖区绿色发展、减量发展。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

按照“先行试点,全面推广”思路,礼贤镇将原有混装混运的村级垃圾大箱,改为31个符合“四分类”垃圾桶的桶站集中点,并设置生活垃圾分类公示牌,为30个村、2个社区、30余家企事业单位配发240L垃圾分类四色桶2850个、积分二维码户桶8200余套、三轮垃圾分类运输车81辆,在村民家门口制作安装不锈钢垃圾桶架8200个。

垃圾分类指导员培训

除此之外,为进一步强化分类指导,礼贤镇要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和入户收集员,进行“一对一”上门指导培训,做到源头指导、层层把关,并建立扫码积分机制,利用积分换取生活物品,以此激励村民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质量,引导村民自觉分类、精准分类。

生活垃圾分类线下宣传

同时依托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对生活垃圾分类方法进行宣传,开展线上生活垃圾分类有奖答题活动,并利用一封信、展板、入户宣传等线下宣传的形式,切实提高村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营造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

提早谋划实施 打好今年持久战

今年,礼贤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由攻坚战转入持久战,逐步加快各村分类驿站及可回收交投点建设,做到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同时,积极引进高科技分类设备,减少人工消耗,进一步完善积分奖励措施,探索自助式管理模式。严格把控全品类生活垃圾分拣、清运渠道及其去向,保障分类成果实时有效,切实做好减量工作。

“小手拉大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另一方面,持续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增加“小手拉大手”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宣传活动频次。“以小带大”带动家庭成员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不断扩大宣传范围,继续开展入户宣传,做好教育引导。

儿童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

礼贤镇党委书记张斌表示,下一步礼贤镇将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巩固提升分类实效,着力完善全程分类体系,攻坚突破重点难点问题,推进顶层设计体系化、投放管理精细化、全程分类标准化、监督管理信息化,从而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

文并摄/北青社区报 韩雪

编辑/赵亚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