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加仓势头强劲 债市开放持续升级
中国证券报 2021-04-07 13:09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累计净买入4946亿元中国债券,同比增173.41%。继去年境外机构净增持逾万亿元中国债券后,外资在今年一季度加仓中国债券的势头依然强劲。专家分析,高企的中外利差、不断加深的开放程度、持续优化的市场机制为外资流入创造了良好条件,外资持续加仓势头将延续。

外资增持势头延续

近年来,境外机构增持我国债券势头越来越强劲。2020年更是在利差、汇率等因素综合作用下达到了新高度,当年境外机构净增持逾万亿元中国债券,持有的存量规模突破3万亿元大关。截至今年2月末,境外机构持有3.57万亿元中国债券。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负责人陈健恒表示,2020年,境外投资者净增持中国债券的体量创下历史新高,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步伐加快。除了市场体量大、利率水平相对其他主要经济体更高等因素外,我国债券逐步纳入全球重要债券指数、海外监管要求及鼓励政策均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为债市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3月末,富时罗素确认自10月29日开始将中国国债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这标志着中国债市对外开放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下一步,债市开放可能转向“南向通”的打开以及“北向通”的进一步升级等。

今年一季度,外资延续了近年来的加仓势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累计净买入4946亿元债券,同比增173.41%。从净增持量来看,境外机构在1月净增持中国债券规模近2230亿元。此外,因春节假期因素,2月交易日减少,但当月净增持规模接近900亿元,高于去年同期。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强

中国债券持续吸引外资流入,主要原因之一是利差诱人。近几年,负利率债券席卷欧洲,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基准利率也处于历史低位,中国债券特别是利率债较高收益率、较低风险等优势对外资极具吸引力。

尤其是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以对冲疫情影响,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债券收益率下行。由于防疫成效明显,经济率先复苏,中国货币政策较早退出应急模式并逐步回归常态,这导致中外利差进一步上行。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在当年10月最高升至250基点附近。

汇率波动也影响外资买债行为。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特征增强,去年6月至12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升值,也吸引了外资大举流入。

就今年1月至2月的表现来看,中美利差收窄、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并未改变外资持续加仓势头。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前景良好,中外利差仍处较高水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

开放持续深化

外资持续加仓的背后是中国债市对外开放程度持续深化。专家预计,外资投资人民币资产的便利化程度将持续提升。

自2010年允许部分境外机构通过代理人模式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以来,10多年间,债市开放从探索阶段步入加速期。2013年,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获准进入银行间市场;2016年,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2017年,债券通中的“北向通”正式启动;2020年,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密集出台政策措施,包括整合入市渠道、提升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完善风险对冲机制等,优化了境外机构各投资环节操作流程。

开放程度深化、市场机制优化的成果之一,就是中国债券相继被纳入主流国际债券指数。今年3月末,继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指数(GBI-EM)之后,富时罗素也确认将于10月29日起将中国国债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完成纳入后,中国国债在WGBI中的权重将达到5.25%。机构预计,这将带来超千亿美元的被动资金流入。

陈健恒表示,此次纳入确认后,意味着中国债券已经完成全球三大债券指数的全部纳入,标志着中国债市对外开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北向通”部署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债市开放可能转向“南向通”的打开以及“北向通”的进一步升级,包括鼓励境外机构参与信用债市场、进一步放开回购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等。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