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 刘骁骞,你不害怕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2-06 15:28

“你不害怕吗?”可能是刘骁骞被问到最多的问题。

在书里,刘骁骞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点哲学,他借用了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一句话作为答案:“由于缺乏想象力,所以我被保护得很好。”

我说:“我的理解是,毒贩、非法伐木商之所以没杀你,还愿意接受你的采访,是因为之前你们并没有利益冲突,采访前,你和他们也有过沟通和联系,双方建立了一定的信任,他们还希望通过你的镜头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所以你才敢不听路透社前辈的建议,才敢上连线人都不敢上的毒贩的车。”

刘骁骞说不是,和伐木商的接触其实经过了几个线人的周转,真正和他面对面谈话只有5分钟。“可我想的是,我来一趟亚马孙太难了,转了两次机,又换汽车,然后是快艇,每个交通工具都是八九个小时起步,中间吃不着睡不好,时间成本、人的精力还有采访经费我全搭进去了,临到最后一刻如果我退缩了,拍不到伐木现场,那太遗憾了,我接受不了这个结果。”

拍贩毒的“烟口”也是这样。“线人说去拍大的‘烟口’就要出城,有危险他不敢去。你去还是不去?不去,毒品是如何销售的,贩毒集团是如何运作的,毒贩的行事逻辑是什么,你就不知道,你的调查就是不完整的。”

刘骁骞说,经历了这些,他从来没有后怕过。不过,有些采访前他确实怕过。比如去哥伦比亚拍反政府武装游击队那次。之前一个月他开始读《Even Silence Has An End》,书里讲述了2002年哥伦比亚前总统候选人英格丽德·贝当古在该国西南卡克塔州丛林中被反政府武装组织“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绑架长达六年半的拘禁史。“我看了80%就不敢再看了,越看越怕,书里她逃跑又被抓回来,反反复复。之前你只认为绑架是件恐怖的事情,但它从来没有像书里写的那么细节化,而且长达6年半。”

害怕也还是要去采访。采访前,刘骁骞特意把家收拾得特别干净,电费也交齐了,他想的是,“万一出事了,我不想同事帮我处理房子时,惊呼‘天啊,刘骁骞的家怎么这么乱’。”

刘骁骞说,做调查报道,很多时候就是没有退路,就像电影《陆上行舟》中的菲茨杰拉德,为了在亚马孙丛林深处建造歌剧院,他必须把船沿着平行的一条河流开过来,然后动用上千名印第安人抬着这条320吨重的大船越过山脊运送到另一条平行的河流上……实际上“我们在去往亚马孙的路上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几个人必须扛着船走过浅滩和一段陆地再把船放到水里,然后才能继续前进。你走得越远,付出的越多,就越不能回头……”

所以,图书《陆上行舟》既是一个有关理想的寓言故事,又是一段对现实的真实记录。

希望骁骞扛着他的舟,找到他下一片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