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比赛造假”,杜绝“人造神童”
北京青年报 2020-07-17 07:50

截屏2020-07-17上午7.39.37.png

读北青报7月16日评论《有多少“神童”就有多少“神爹”》,感慨良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近日不断爆出疑似作弊风波,继昆明六年级学生研究结直肠癌获全国奖项惹争议后,武汉又有两名小学生合作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全国大奖,当中涉及不少解剖实验过程,令人质疑研究的原创性。目前,前者的获奖奖项被收回并取消,后者还在调查核实中。

所谓神童,就是指才赋出众的儿童,在诗文、音乐或某些技艺上的表现较同年龄的小朋友优越。在我国古代,人们把那些幼而敏慧,少而老成的幼儿同一般幼儿区别开来,称他们为神童,以给予特别重视。自古以来,神童并不罕见,甘罗、司马光、曹冲等都是中国历史上才华出众的神童代表。

古时的神童,其表现主要体现在天资聪慧过人,但这并没有超出人们的常识认知范围。而今的“神童”,年纪轻轻研究结直肠癌,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这不仅仅是天资过人,而是拥有“超常能力”。他们的研究,需要掌握系统性的知识,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一个小学生有这样渊博的知识储备,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常识认知范围,而这恰是人们质疑其造假之处,所谓的“神童”只是“人造”的而已。

从本质上说,学生“比赛造假”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比赛获奖能够获得各种直接利益。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比赛多如牛毛,这其中,有许多比赛都与各种利益挂钩。当公开、公平、公正被虚置,“比赛造假”就难以遏制,尤其是能够获得中高考加分的比赛,更是造假的“重灾区”。

由此而言,杜绝“比赛造假”,除了强化、细化公开、公平、公正制度设计,更为关键的是,比赛应当剥离一切不必要的利益挂钩,让比赛“返璞归真”,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比赛造假”,杜绝“人造神童”。

文/孙维国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结直肠癌“偏爱”年轻人,原因竟是这些!
天津科普说 2025-01-06
新适应症在中国“全球首发” O+Y双免疫治疗结直肠癌适应症中国首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4
和黄“出海”:上海首个小分子抗肿瘤原创新药在美国获批上市
澎湃新闻 2023-11-10
“抗炎饮食”走红!抗炎食物和促炎食物都有啥?快收好!
科学辟谣 2023-01-15
抗炎饮食怎么吃?推荐这种饮食模式
科学辟谣 2022-11-15
肠道微生物与癌症:远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澎湃新闻 2022-09-14
抗结肠癌药物研发有了新型候选分子
科技日报 2022-06-29
它们是第三大恶性肿瘤 诊治的要点在于……
人民好医生 2022-01-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