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大故宫六百年风云史》出版 阎崇年 单霁翔共话故宫六百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5-18 19:31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宫热度持续发酵。日前,由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创作的历史普及读本《大故宫六百年风云史》与读者见面。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当天,青岛出版社联合单向空间等单位举办新书发布会,并邀请了不久前出版《我是故宫“看门人”》的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举办线上直播,共同在直播间为读者讲述紫禁城600年的历史,回顾故宫如何影响了一代代人们的记忆、审美、文化和日常生活。

新书

读懂“六百年风云”,不枉“故宫看门人”

此番直播汇聚的两本故宫之书都是不拘一格之作:在《大故宫六百年风云史》中阎崇年将所学所讲过的中国故事的一次难得的集结,他以编年的记述方式,将故宫历史中的帝后、臣子、妃嫔等等,梳理成一个个人物小传,兼讲故宫的建筑、珍宝,共 100 章节,独立成篇,让读者从各个角度见证故宫走过的 600 年,不知不觉从明朝开国走到故宫博物院的今日。

据了解,此次阎崇年的新书封面设计考究,以六个色块象征故宫所见证的六个世纪的历史,在其中能见到皇帝、妃嫔、臣子的剪影,还能找到掐珐琅工艺和书法符号,象征故宫中收藏的珍宝。“为写这本书我推翻了之前的文稿,想写一本要大家看得懂,小孩也能听得懂的书。”阎崇年说。

与此同时, “第一个走遍故宫9371间古建筑房屋”的“布鞋院长”单霁翔的新书《我是故宫“看门人”》也为读者讲述了故宫博物院从深宅大院的“高冷范”走向“既专业,又可爱”的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我是故宫“看门人”》讲述了单霁翔在故宫博物院担任院长期间,带领全体“故宫人”通过不懈努力,让故宫文化走近人们的生活,让故宫博物院成为“活起来”的博物馆,实现“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庄严承诺的故事。

内容涉及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传承、文物保护、管理改革、学术与教育、品牌建设、文化传播与交流等各个方面。谈及“如何定义好的博物馆”,单霁翔说:“在我看来,定义一个好的博物馆的不是建一个高大的馆舍。一定要深入挖掘其文化资源,凝练出文化能量,举办好的展览、活动,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博物馆对自己的现实生活的意义。人们休闲的时候愿意走进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还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回去以后还念念不忘、一来再来的博物馆,才是一个好的博物馆。”

发布会现场 摄影/张知依

现场

年轻人好奇多问,老朋友一题两答

本次活动的两位主角——阎崇年和单霁翔是老朋友了,两人严谨治学的态度也十分相似。直播现场,阎崇年讲到2014年他们两人对故宫的一次测量,“从乾清宫走到乾清门,冬天三九天下大雪刮大风,皇帝走也是不容易;雍正皇帝有一个务实的特点,他后来搬到养心殿‘上班’就近了很多。多近呢?我后来问了几个故宫的先生,他们都说比较近。可是到底有多近呢?谁也不知道。为了弄清楚“很近”到底有多近,阎崇年想亲自去量一量,就和单霁翔说了此事,“单院长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我一起拿皮尺量。”2014年,他们两人一共量了三次,最后得出结果——从雍正住的后寝殿前门到养心殿后门一共只有1.8米。“如果不是亲自量,我们谁也不敢相信。”阎崇年说,“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单院长对文物保护的认真。”

直播互动现场,主持人亦提出了诸多年轻读者好奇的问题,将故宫历史600年与当代生活相连。阎崇年与单霁翔配合默契“一题两答”,阎崇年负责解答故宫作为皇家宫殿的历史面,单霁翔负责讲述故宫博物院的当代面。

当主持人问及故宫里的小动物,阎崇年讲到古代皇宫中的动物,单霁翔则讲到了故宫猫在今天的生活。“嘉靖喜欢猫,对猫着了迷,给猫还封官,公猫和母猫称谓也不同;一只猫死了,他难受得吃不下睡不着。他给猫举行葬礼,还要写悼文,来评价这个猫的贡献和成绩。”

言及当今,单霁翔说:“现在故宫里的猫是不是嘉靖时期猫的后代我们不知道了。”不过,今天故宫博物院里猫的“待遇”仍然不错,“故宫现在有200多只猫,各个庭院的员工每天都给它们喂猫粮,观众也很喜欢她们,这两年经常有观众从各地寄猫粮来,并要求指定投喂给某一只猫。”

不仅如此,单霁翔说,故宫博物院近年也在“邀请”故宫里的生物一起策展,以动物或植物为主题线索,展示故宫文物。如2019年在延禧宫开展的“观鱼知乐——宫廷金鱼文化与故宫博物院藏金鱼题材文物联展”, 让文物与实物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故宫和金鱼协会一起做了展览,把宫廷金鱼重新布置在延禧宫的室外,在室内把金鱼相关的大量的文物集中展示,有服装、书画、鞋子、刺绣……在这样动静相宜的人文环境中,也会增加人们参观的过程中感知。”单霁翔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编辑/弓立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