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类进入最后倒计时,修改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从5月1日起正式实施。
没喝完的奶茶、烟蒂、穿过的袜子……“你是什么垃圾?”别担心,多款App、官方小程序甚至在线网课,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些“灵魂拷问”。
分类垃圾桶有不同“城市版本”
据了解,各个城市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名称并不完全一致。例如上海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北京则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类垃圾桶、分类垃圾袋已经与时俱进,按照不同的城市推出不同“版本”。例如厨房常用的双桶垃圾桶,上海版本的标识为干垃圾和湿垃圾,北京版本则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原有的垃圾桶足够用,并不需要额外购买分类垃圾桶的家庭,也可以选择购买垃圾分类贴纸或者分类垃圾袋进行辅助区分。分类垃圾袋就格外“注意细节”,例如绿色为厨余垃圾、蓝色为可回收物、红色为有害垃圾、灰色为其他垃圾,避免了人们在家中将垃圾打包完毕,到了倾倒点却无法区分的尴尬。
App、小程序 轻松掌握垃圾分类
“这是什么垃圾?”没喝完的奶茶、烟蒂、穿过的袜子,纷纷向人们发出“直击灵魂”的拷问。其实,在其他城市实行垃圾分类之时,人们已经历过数轮此类问题的洗礼。等到问题真摆放在自己面前,难免还是有些困惑。
在北京,各区已经行动起来,向市民发放垃圾分类手册、海报、折页等宣传材料。据媒体报道,考虑到现在仍处于疫情防控阶段,所以发放宣传材料不摆摊、不设点,而是采取流动发放的方式。一旦发现领材料的人开始聚集,立刻散开、换地儿。
还没收到宣传材料的人们,目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求助于智能设备。在苹果系统的APP store,以“垃圾分类”为关键词,可搜索到相关app近30款。排名靠前的几款app均可切换不同城市,同时自动切换成所在城市的垃圾分类标准。识别途径则包括文字、语音、拍照、图片等,满足不同的情景需求。记者进行测试发现,对于日常物品来说,文字和语音识别的准确率较高。但图片的识别率相对较低,对物品所在的环境和拍摄角度有一定的要求。
与此同时,政府官方也推出了同类小程序,可通过微信等平台启用。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全国垃圾分类查询小程序中,通过文字输入即可查询到所属的分类。未找到的物品可以一键提交,帮助系统进行完善。
官方在线网课5月将上线
帮助孩子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玩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短视频平台,垃圾分类游戏道具也有了“网红同款”。这类玩具以卡牌形式为主,采取“对战形式”的玩家,需要将不同垃圾牌面的卡牌放到分类的四个垃圾桶中,限定时间内分类正确数量最多的玩家获胜。升级为语音款的玩具,需要将卡牌插入垃圾桶,并得到错误或正确的提示音。
此外,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还制作了网络在线宣讲课程,针对不同市民群体分为5个系列,在线课程将于5月1日前后正式上线。据了解,疫情结束后,垃圾分类还将入户宣传,动员每一个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陈斯
编辑/陈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