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鹤唳华亭》《大明风华》:“东方审美”带他们回故乡
中国青年报 2020-01-21 10:00

《长安十二时辰》《鹤唳华亭》《大明风华》,2019年屏幕上这3部古装大热剧,分别出自曹盾、杨文军、张挺3位导演之手。西安、江南、北京,在影视剧虚拟的文化地理版图上,这3个中国人共同记忆中的坐标,如此清晰具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也许并不是巧合,3位导演的故乡和剧集十分契合。西安之于曹盾,江南之于杨文军,张挺虽然不是北京人,但山东大汉的豪爽让人看到一个同样“草莽”的大明。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和3位导演聊了聊,他们是怎么回到了“故乡”。

曹盾.jpeg

《长安十二时辰》导演曹盾

作为一个正宗的西安人,曹盾坚持泡馍要自己掰,现成切好的进不去味儿。而把《大明风华》拍出了“欢乐老朱一家人”之感的张挺,看到《鹤唳华亭》里哭哭啼啼的太子,“真想冲进去打他”。

张挺老家在淄博,生于济南,模样就是地道的山东大汉,大高个儿、浓眉大眼。张挺记得,老家有一个林场,几百亩的原生林,遮天蔽日,小孩都不敢进去。在他看来,山东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出“响马”,“在菏泽上学时,锻炼身体不做广播体操,老大爷打螳螂拳都有模有样”。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张挺还真受到一些山东文化的洗礼——比较靠“梁山好汉”那个方向。他在创作中喜欢写一往无前的人,“写的帝王都像响马一样豪迈”。

杨文军生于上海,长于无锡,而“华亭”正是现在上海、无锡之间的松江地区。小时候,杨文军生活在太湖边上,家挨着梅园的围墙,“考试季就拿一本书进梅园读,放假就带着同学到梅园半山上泡茶,可以望到太湖”。

杨文军的父亲当年凭借一手漂亮的“瘦金体”,娶了他母亲;杨文军的启蒙老师也是一个“江南气质”的文人,“诗歌、散文、音乐、绘画、摄影……可以说无一不通。家住在一条百年老街,走进去是一条深深的巷子,种了一棵梅花树。他很穷,连电视机都没有,但有很多书。”

“我有一点私心,宋的美学与我的审美比较接近,宋有江南士大夫的情怀。一方水土滋养了你,就想反哺一些东西。”杨文军说,“《鹤唳华亭》的故事发生地未必是江南,但是剧中的几个主角,家乡都是江南,传递的是江南文人的理想和坚守。江南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长安十二时辰》《鹤唳华亭》《大明风华》3部剧的拍摄基本同期。曹盾在象山影视城遇到过张挺,还借过杨文军剧组的绿布,“中国的影视剧走到了一个特别好的时间”。

曹盾说:“曾经有过一个貌似是褒义但我觉得是贬义的词,说某部剧好,是有‘美剧质感’。这值得骄傲吗?这是不自信的表达。但现在,大家都开始不自觉地在自身文化内部找东西。无论杨导对江南气质的理解,还是张导对明的草莽的理解,大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的剧怎样才会有我们自己的气质。”

外在的服化道,内在的精气神,影视剧的审美话语体系,开始回到东方。

杨文军_副本.jpg

《鹤唳华亭》导演杨文军

现在的观众,“品位”越来越高,喜欢带着考据的眼光来看古装剧,其中也不乏真正的专家。《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芙蓉冠、咬唇妆、叉手礼,《鹤唳华亭》中的点茶戏,都在剧情之外被人津津乐道。

杨文军认为,古装剧的美学和器物比较受关注,但更重要的是器物与戏的关系,与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内涵有没有关联。“《鹤唳华亭》中的斗茶,不是单纯为了展现宋代文化,每一次斗茶都暗喻人物关系。”杨文军解释,比如,太子小时候看到父亲教大哥点茶,非常落寞;太子与齐王斗茶,实则为权位之争;全剧临近尾声,皇帝教太子点茶,怀着歉意也另有目的……而太子的一手“瘦金体”,是一种极有傲骨的字体,也为人物性格服务。

张挺认为,无论导演还是观众,对于历史都只是一个印象,努力还原,但不会完全一致,因为谁也不可能穿越回去,戏剧的本质仍在于人和观念,不然就是买椟还珠,“如果你去看一出戏,难道觉得舞台木板不是实木的就不看了”?

所以,对张挺来说,他更想做的是打通古人与今人的壁垒,“一个700年前的人物死了,与你有什么关系?但如果看剧的时候你也看哭了,那说明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已经弥合了,这是未来的古装剧必须要完成的一个工作。”

而对观众来说,看古装剧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审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后,消费也随之升级。淘宝数据显示,剧集上线以来,《鹤唳华亭》同款成交金额环比上涨1206%;“宋制汉服”成交人数同比上涨1172%,成交金额同比上涨932%。而《长安十二时辰》上线后,水盆羊肉在饿了么、淘宝、盒马上的订单增长180%;书旗小说上,原著电子书阅读量增长610%;飞猪数据显示,西安经典演出《长恨歌》售票量也增加了64%。“国货不土”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共识。

张挺.jpg

《大明风华》导演张挺

“东方审美”不仅抓住了中国的年轻观众,也改变了海外观众对中国的印象。曹盾回忆,多年前他去东南亚拍一部电视剧,那时候中国电视剧也已经开始“走出去”,只是更多的是一些家庭剧,“婆婆妈妈,吵吵闹闹”。剧组里一个当地人问曹盾:“导演,我想知道,中国的家庭真是这样的吗?”曹盾听了很害臊,“那部剧里,老人孩子媳妇婆婆一直在吵架”。

这件事对曹盾影响很深,也影响到他后来的创作。“我们都说自己是做文化的,但到底什么样是做文化,好多人在没想明白之前,就往俗文化上贴,比较安全。但总要有人去做点别的。《长安十二时辰》想挖一点别的东西,尤其在国外播的时候,让外国观众看到我们优秀的文化。”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曹盾的《长安十二时辰》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他花了大量笔墨去塑造小人物,小人物都有自信。

截至目前,《大明风华》以十几种语言在全球220家媒体播出,并已经和很少播外国剧的韩国KBS签下合同,即将播出。

《鹤唳华亭》版权卖到200多个国家,有的国家没来得及译制,播出时用的是字幕。让杨文军觉得有意思的是,有一集太子哭着问皇帝为什么不给他开门,英文字幕是“Daddy,why don't you open the door”。原来文化之间可以没有隔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一位外国观众在社交媒体上写下评语,《鹤唳华亭》让他感觉是在大雪天推开门,到户外深吸一口气的清凉,可以坐下来思考人生。

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编辑/弓立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