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贩卖教育焦虑的自媒体早该严管
中国教育报 2019-04-12 12:00

最近有坊间传闻,称教育部门出台新政策,对2019年小学入学年龄有新调整,入学年龄可以放宽至当年12月31日前。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广东省教育厅表示,并没有对小学入学年龄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广东省仍沿用以往的政策,小学一年级招生的对象为当年8月31日年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

入学年龄放宽到12月31日的假消息,来自何处?自媒体。正所谓“造谣的动动嘴,辟谣的跑断腿”,这一假消息不仅让职能部门疲于回应,更在舆论场中掀起波澜,引得无数家长焦虑不已。幸亏辟谣来得不晚,假消息迅速被瓦解。

但是,揆诸网络空间,类似贩卖教育焦虑的自媒体不胜枚举。煞有介事,信誓旦旦,一副言之凿凿的派头,但事后证明是虚假消息,是无良自媒体对相关政策的歪曲解读,断章取义,哗众取宠。

如果说这些胡乱解读不难纠偏,而一些更显“高明”的焦虑营销则抵达人心,让人深信不疑。比如有的自媒体大肆鼓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在学区房上做文章,在培训班上造声势。此外,诸如“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5岁牛娃简历震惊网友……”更是让广大家长慌了神,简直坐卧不安,忧心忡忡。

可以说,某些自媒体为了流量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在畸形利益支配下,一些自媒体为追逐流量而一再突破底线。除了流量,它们经常还有着更直接的利益诉求。比如,通过制造焦虑乃至编造出假消息来卖房,从中渔利。教育焦虑为何愈演愈烈?谁在靠吹大焦虑“泡泡”敛财?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确有推手。一大佐证是,一些在网络上和微信朋友圈里被炒得火热、看起来出自资深教育人士的文章,背后的写手却是房产中介机构。

对这些不讲规矩、缺乏底线的自媒体,不存在该不该管,而是该探讨如何管?数月前,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关闭了“上海初高中讯息”“魔都升学爆料”等14个教育类公众号,原因是,这些公众号“曲解政策、主观臆断、强化排名、助长焦虑、软文盛行等”。比如,《竞赛或将回归?教育部官方发布竞赛管理办法,9月起可接受竞赛申请》一文,曲解政策意图、给受众传递错误信号,实际上教育部门发布竞赛管理办法的主旨是规范,而不是所谓“回归”。

应该承认,关闭此类公众号,大快人心。问题是,仅仅关闭就可了事?对相关责任人可否加大处罚力度?两年多前,上海公安部门刑拘多名房产中介人员,究其因,这些人员为提升个人房产销售业绩,故意在网络上编造、传播“9月起本市将实行购房信贷新政”的谣言,造成本市房地产市场不稳定。以之对照,对那些编造虚假教育信息的责任人,是不是也应该依法处理?

惩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是戳破那些造假者的画皮。有业内人士坦言,那些活跃在所谓教育自媒体中的鸡血文章,大多强调两个“家”,一是“别人家的孩子”,二是“伪专家”。对此,我们的家长是不是该擦亮眼睛,多一些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的监管部门是不是应该揭穿伪专家的虚假面具,将其真相示人?

有监管部门明确指出,教育自媒体运营者必须担起社会责任,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其实,这是所有自媒体运营者所应坚守的价值底线,无敬畏必出事,靠炮制焦虑大发横财是不道德的,也是涉嫌违法的。通过综合治理,让贩卖教育焦虑的自媒体焦虑起来、恐慌起来,真正遵纪守法,刻不容缓。毕竟,若不正本清源,消除乱象,最被坑的就是学生和家长,对教育发展也贻害甚巨。

文/王石川

编辑/潘洪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