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如何让大学生兼职免遭“被法人”陷阱?
熊丙奇看教育
2024-01-22

22岁的李学,真希望自己没做过所谓的“兼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23年7月,在宁夏上大学的他,因一份需要人脸验证的“兼职”而泄露了个人信息,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四川多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高管。当年9月,他在报考公务员考试时无法通过资格审查,没能参加考试。今年1月,李学将自己的遭遇发到了社交媒体,找到许多与之经历类似的人。在一个名为“冒名受害者”群聊里,将近400名受害者的身份被冒用,工作背调无法通过,考公、考编等寸步难行。“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现在,李学已将相关情况反映给了四川当地的市场监管部门,等待进一步处理。

大学生兼职“被法人” ,从现实看,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大学生完全不知情,个人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冒用进行公司注册、虚假登记,二是大学生有一点“知情”,受公司诱骗,稀里糊涂地配合进行人脸识别、身份查验、在线签字成为公司“法人”,但对“法人”要承担的责任并不了解。治理大学生“被法人”问题,救济“被法人”大学生的权利,不要让他们掉进“被法人”的坑里,要根据实际情况分而治之。

针对前一种情况,应主要打击冒用他人信息的虚假公司注册、登记。一方面,要堵住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进行公司注册、登记的漏洞。据介绍,有关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注册公司能全程网办,但需要人脸识别、身份认证、在线签字等,这意味着必须本人参与才能完成注册、登记,但据媒体报道,一位身份信息被冒用注册公司的学生提供的一段视频显示,打开在北京注册公司需要用到的“北京企业登记e窗通”应用程序,使用自己提前录制好的视频进行人脸识别,却能够通过该软件的检测。这需要核查,如果确实存在,表明公司注册、登记存在漏洞,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漏洞进行不法操作。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冒用他人信息进行企业注册、登记的打击力度。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将于2024年3月15日起正式实施执行的《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规定》,已经加大了对虚假登记的打击惩处力度,设定了没收违法所得、5万元-100万元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责任,并衔接了刑事责任。

大学生在发现自己“被法人”后,应该马上维权,可向市场监督局提起撤销冒名登记申请,申请立案调查并撤销相关登记,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决涉事公司办理撤销冒名身份的工商登记。另外,应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公安机关对涉嫌盗用、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的不法分子进行调查、处理。如果大学生的身份信息确实被冒用,要举证并不难。这也提醒大学生在兼职、实习、求职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果被要求提供个人信息,要约定这些信息的明确用处。

后一种情况则更复杂。这些大学生往往是在不法分子诱惑下,按不法分子的指示,完成人脸识别、身份验证等手续,他们以为这样可以轻松获得一笔报酬,而不清楚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近年来,有的公司招聘大学生兼职,就是让他们提供身份信息帮忙办证,大学生认为这类兼职完全是“举手之劳”,“不费吹飞之力”,还以为自己找到了好的兼职,在出问题后,才发现受骗上当。但由于自己的行为也有配合非法行为的嫌疑,因此不敢公开维权。

这些大学生要意识到,只有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面对自己过去的“无知”,才能止损。应该向市场监管部门和学校反映实际情况。市场监管部门要根据大学生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大学对于这部分大学生,也要给予一定的法律援助,帮他们摆脱困境。
不管哪一种情况,都暴露出当前大学生在兼职、实习、求职、就业中存在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大学要加强对对学生的生涯教育指导,让他们识别兼职、实习、择业中的各种非法操作、套路,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认识和能力。

文/熊丙奇

图源/视觉中国

相关阅读
做“兼职”莫名成“法人”,“被法人”现象频发反映出什么?
工人日报 2024-04-08
做“兼职”莫名成“法人”,名下多了个问题公司
工人日报 2024-04-08
多措并举遏制冒名登记行为
经济日报 2024-02-19
“被法人”频繁上演?人脸识别认证漏洞待修补
工人日报 2024-01-24
北青快评|如何让大学生兼职免遭“被法人”陷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