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热议:你能接受歌手在演唱会唱得“难听”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5 16:19

虽然不同于假唱,但是“精修”和“半开麦”用在演唱上,就成了“技术”+“狠活”——流行,也引来了争议。随着“五月天”事件的发酵,令人不禁深思:歌手在演唱会上到底怎样才能算是对观众负责呢?

其实,演唱会上艺人唱功退化的情况不算稀奇:周杰伦倒嗓,歌曲降调;张学友忘词失误;汪峰舞台嘶吼出现“车祸”……如果没有修音,观众是否又能接受这样的“真实”呢?

修音的目的:用技术优化观众体验

演唱会现场修音并不算秘密,不过是涉及到了普通观众的知识盲区,明确了什么是修音,也就更好评判一个歌手的真实实力。修音是为了在音频后期制作时改进声音的质量和音调,以达到更好的听觉体验。还包括去除噪音、平衡音量、增强音色等操作,从而使音频更加清晰、纯净,并且符合音乐风格的表达。

资深音乐制作人卡先生以从业者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自己对于精修演唱是否合适的看法。“作为一个音乐人,首先我会比较关注修音的目的是什么,一个音准不够或是节奏不稳的歌手,为了达到演出预期的听觉享受运用技术手段去解决效果问题,也没有什么问题。早期有传言很多大牌明星都在现场修音,我觉得无需去质疑他们的唱功实力,搜搜早年间的现场视频就知道了,后期现场效果修音也算是一种对观众负责吧,毕竟观众花钱买票,也要优化他们的体验。”

视频截图

选择完美,还是微瑕?

但观众真的在乎这种修饰后的体验吗?

事实上,演唱会上艺人唱功退化的情况已经不算稀奇:周杰伦倒嗓、歌曲降调,张学友忘词失误,汪峰舞台嘶吼出现“车祸”……在这种种的瑕疵背后,现场观众和网友并没有出现过度的批评或者大片的骂声,相反很多观众认为他们是全场真唱。歌手的身体也不是铁打的,在演唱会长时间的演唱过程中,出现失误是难免的情况,观众也越来越愿意去理解。

另一方面,观众参与演唱会的目的发生了变化,也使得他们能够适度包容歌手们的“微瑕”。

策划过不少大型演出的音乐总监晓飞告诉我们,现在人们来看演唱会的观念逐渐开始改变了,“曾经去演唱会可能是为了听歌,感受歌手的实力,但现在人们更多的是想要一个演唱会的氛围,一场在放松的同时还有音乐享受的狂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大三学生小黎告诉记者,今年自己和朋友一起陆陆续续地跑了四五个城市看演唱会,其中不乏遇到台上艺人唱功不过关的情况。“但现场也没人会在意,大家在演唱会现场只想和朋友一起‘嗨’,能看到台上的歌手就已经很开心了。”

前一阵子,歌手伍佰在演唱会和观众互动分段演唱歌曲的事件一度引发讨论,有网友戏称现场的观众无所谓伍佰在不在唱歌,只想把演唱会变成“K歌”现场。尽管有一些娱乐的夸张成分在,但也足以说明,观众的心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目前的自媒体时代,演唱会不再是单纯的艺人在台上表演,台下的观众更多地以一种主人公心态从演唱会过程中获取情绪价值。

能否容忍技术性失误,还要看艺人的类型

观众的适度包容,并不代表可以完全忽略艺人的实力与态度问题。晓飞认为,能否容忍技术性失误,还要看是什么类型的艺人,“有些艺人是靠创作实力和经典曲目说话的,比如周杰伦和伍佰,因为年龄、身体的因素出现唱功下降很正常,甚至他们很久没出现在公众面前,观众能看到他们的演出就觉得很珍贵了。但是观众也不是傻子,那些作品不够硬,唱功实力也不够的艺人,是不会长久都有人买账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演唱会票房呈现虚假繁荣。”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不少明星演唱会出现大段“翻车”的视频,但也有像林俊杰、邓紫棋等等的实力唱将,尽管观众现在的观演观念“主打陪伴感”,演唱会的氛围轻松了许多,但并不意味着观众看不懂实力。不论是经纪公司还是艺人自己,都应当做到认清定位,观众更加理解艺人,艺人也该更加爱惜自己的羽翼。即使是实力唱将也做不到连开那么多场演唱会,这种为了营销虚假“唱功神话”的行为是无法触动观众的,不要让观众为“特种兵行程”买单。

文/本报实习生 王佳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寿鹏寰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歌手争着守国门?别只想着蹭流量
中国新闻网 2024-05-17
《歌手》为什么让华语乐坛紧张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4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1680元看台票引粉丝不满,价位几乎与周杰伦演唱会内场票持平
扬子晚报 2024-04-20
今年演唱会市场持续火热 或将走入更多中小城市
华西都市报 2024-02-27
娱见年终盘点|2023年的演唱会之“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