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全国政协委员安庭:短视频大量错别字 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9 11:11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根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中指出,使用过短视频的未成年人有65.6%,其中的活跃用户占到了20%。

但目前,短视频中的文化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很多错别字内容对广大用户特别是青少年将产生不良的影响。2023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带来《关于短视频平台健全错字别字怪字审查制度的建议》,针对提案及相关建议,安庭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

短视频错用汉字的问题高发频发 影响力不容小觑

“目前,短视频滥用、误用、错用汉字的问题高发频发,有的转发以万计,点赞量更是高达几十万,影响力不容小觑。大量短视频高频次出现错别字,会给全社会一种错误的示范。允许这些显而易见的错误长期存在,会模糊很多人对一些字词正确写法和用法的认识。对广大用户特别是青少年将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对于我们语言文字的规范认知与使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已成为国家文化战略与文化安全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安庭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

谈及短视频错字别字怪字频出的原因,安庭指出:“一是短视频的制作者人为规避敏感字,故意为之;二是短视频的制作者为博取关注,故意为之;三是短视频制作者受限于制作水平(对语言文字的掌握有限)、制作成本(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有限)、制作方式(字幕往往由软件自动从语音生成),无意为之;四是短视频平台受限于技术水平(自动审查软件难以查觉)、审查成本(人工审查成本高)造成疏漏;五是短视频平台出于吸引流量的考虑,与制作发布者心照不宣、将错就错,默许这些显而易见的错误长期存在。”

安庭表示,短视频受众面广大,这些误用汉字的情况,会伤及青少年的正确学习与认知,“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象征与骄傲,是我们文化自信自强的根基,短视频中字幕错别字频现,不符合中华文化的立场,伤及青少年的正确学习与认知,误导社会公众,同时也极易造成不良的对外传播,理应引起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杜绝。”

用好用对基本的汉字 是中华文化正确传播的必然要求

“追求流量,必须有红线意识;追捧流量,也必须保持基本的是非观。在短视频的制作、发布与管理中,用好用对基本的汉字,既是对我们传统语言文字的必然规范,也是对历史文化的守正传承,更是中华文化正确传播的必然要求。”安庭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

在《关于短视频平台健全错字别字怪字审查制度的建议》中,安庭提出,首先,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应给予短视频平台制作、发布、使用语言文字以硬性约束,建立健全包括行政处罚、民事责任在内的惩戒措施。对于短视频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安庭指出,应督促平台方升级审查技术标准与手段,织细织密针对短视频错字别字怪字的审查网络,技术审查与人工审查并重,严格履行其作为互联网媒体的职责。

在健全短视频用户举报机制上,提案建议,对用户上报的存在错字别字怪字情况的短视频,平台方要在限定时间内及时下架,并督促制作者修改订正。

此外,提案建议,短视频平台方应对屡次犯错的用户建立黑名单制度,依照程度采取限流、下架、封号等惩戒措施。建议短视频平台主管机构应建立“随手传”字幕纠错平台,号召广大用户随时将发现的问题抓取视频静帧(截图),随时上传反馈。核实后给予上报者以相应奖励,并作为追究平台方、制作方责任的手段与依据。

在采访中,安庭委员指出,“默认错别字成堆是对恶趣味的纵容,追捧错别字更是一种文化病态,不应成为我们‘文化强国’建设的逆流,应当采取更为强力有效的方式给予防范和杜绝。”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编辑/熊颖琪
校对/李萌

相关阅读
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举办“青春为美丽乡村代言”短视频培训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1
10项任务集中整治网上突出问题乱象!中央网信办部署2024年“清朗”行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15
网信办:2024年重点整治散布传播涉企虚假不实信息等10项问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5
全国政协委员张颐武谈微短剧:拉动文化消费的“新赛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9
全国政协委员安庭:加强付费软件“自动续费”乱象监管治理力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