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门头沟京师实验小学5小时变身“居民安置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6 14:09

一场自7月29日起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天气,让北京的门头沟、房山区等地迎来特大暴雨,并诱发山洪和险情。门头沟区则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门头沟区教育系统1000余名党员干部在防汛救灾一线挑重担、当先锋。

7月31日,大雨磅礴,门头沟区京师实验小学校长安知博,与学校的20多名员工正在校内值班。下午4时,一通将学校变身“安置点”的电话打破校园的日常值班节奏。“可以,我们能够安置,让居民们来吧!”安知博第一时间承担下这一任务。他深知,在距离校园不远处的龙泉镇中门寺沟出现山洪,周边居民受灾严重,这一任务他应该承担。“学校不仅有教书育人的职责,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居民有困难,学校有责任帮忙。”安知博告诉北青报记者。

5小时紧张筹备 学校变身“安置点”

安置居民到来的准备工作,便从挂掉电话的那一刻开始倒计时。安知博意识到,该校在当天上午9点受暴雨影响已经停电停水,解决水电问题迫在眉睫。“没有水电,安置居民们到来后的日常生活和安全都保证不了。”安知博一边联系供水供电单位,协调前来抢修水电,一边安排员工们开始紧锣密鼓地布置教室。校园内的20间教室以及学校的多功能厅全部打开供安置居民使用。所有桌椅摆成可躺睡的状态,就连学校上体育课、舞蹈课的垫子都拿出来以备随时所需。学校的接待室也变成了物资存放室。在布置教室的同时,安知博的电话也几乎没有停下来过。他还要与区教委,受灾的龙泉镇、以及受灾社区的居委会等各方人员沟通协调安置人员事项。

“当时得知有320余名居民来学校后,就深感责任重大。”安知博坦言,学校要尽最大努力让大家在这里居住的稍微舒服一些。在安知博的努力下,电力部门也了解到学校的实际情况,排除万难优先解决实际困难。当晚9时,停电12个小时的京师实验小学再次亮起来了。“看到学校亮起来的时候,我心里踏实了”安知博说。

电虽来了,但在得知自来水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时,他又为居民的生活用水犯了难。比如,首先摆在面前的就是厕所怎么冲?很快,他和老师们一起想到了教学楼后的“集水箱”。此前,学校是“节水学校”,在校园内的排水管下都放置了收集雨水的“集水箱”,平时用来浇花浇水。“这次能派上大用场,可以舀出来冲厕所。”有了办法,安知博的心里更稳了。

校长带头舀雨水洗厕所   居民服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也就在晚上9时左右,等待安置的居民陆续来到学校。他们背着简单的包裹,拉着宠物,扶老携幼。这其中有年过八旬的老人,也有1岁左右的吃奶婴儿,还有坐着轮椅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每个人都经历生死,惊魂未定。

“来到这里,我的心一下就放下了,我们安全了”。中门家园17号楼居民于淑贤老人告诉北青报记者,7月31日,已经经历暴雨两天冲刷的中门寺山上开始有大石冲下,山洪眼看就要将自己所居住的楼门堵住,形势非常危险。几经辗转,在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小区院墙上拆出一个门洞,他们10人一组蹚水来到学校。同样是居住在17号楼的张素芬老人更是感慨,整个小区都被水淹了,自己一家六口是站在救援铲车的车斗里出的小区,“哪里也去不了了,路面上全是水,下着大雨,找了好几个住处都住不进去。我们家还有一个1岁10个月的小孙女和一个13岁的孙女。实在是找不到住处了来到学校安置,现在在这里总算有了落脚的地儿。”

居民的到来,让安知博一刻也不敢放松,他走进每个安置房间,询问居民的需求。“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居民,我们要尽量满足。”安知博说。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救援物资还未全部到位的31日晚,1岁多的小婴儿需要热水冲奶,学校保安拿出自己的水壶给孩子烧水冲奶;残疾人上卫生间只能使用坐便,无法使用学校的蹲便,学校便紧急腾出可以现成使用的教师宿舍给其使用;居民们手机无法充电,学校的教职员工们搜遍校园内所有办公室的插排给居民使用;学校还开放了各教室的书架及阅览室、小书吧,让儿童有了阅读的场所。忙碌的安置,让安知博到次日凌晨一点才吃上了晚饭—一盒方便面。

320多人居住,在没有自来水的情况下,学校厕所需要马上清理,否则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次日清晨,安知博又开始忙碌。他带着学校教职员工们与龙泉镇干部一起在楼后的雨水收集桶舀雨水,一桶桶提到各层冲洗卫生间。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样一趟又一趟,随时冲洗厕所的工作,安知博和学校员工、镇里的干部们一连干了2天,直到8月3日校园里才重新通了自来水。

特殊经历终身难忘   将成同学们新学期重要一课

微信图片_20230806140039.jpg

8月5日,记者探访已经运转了近一周的京师实验小学安置点时发现,物资逐渐充沛,居民们也陆续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们在空调24小时开放的教室内休息、聊天。但安知博却日日都盯在学校,随时解决居民需求、协助龙泉镇的社区工作者们发放物资。“在这里住着,我们心里也踏实了。目前都在进行灾后的重建工作,官兵们正在为我们清理道路,昨天小区里也通电了。房屋目前也正在进行评估,如果安全,也许很快就能够回家了。”一位居民告诉北青报记者。

提到这次的经历,安知博坦言,自己的人生中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让他终生难忘。回忆过去几天,他感慨,学校老师们迎难而上的态度让他格外感动。1日下午5点刚从外地休假回家的后勤负责人杜堂保主任,在得到消息后6点就出现在了校园里支援;安全干部丁永红蹚着齐膝的雨水、踩着淤泥第一时间来到校园;其他老师也都积极参与值班,没有一个畏难推托的,说着安知博的声音有些哽咽,“我们的老师和干部们不眠不休,有的在学校一待就好几天”。

他说,还有二十多天,就要迎来新的学期,他将会把这次家乡发生的灾情作为新学期重要的一课,讲给同学们听。“针对这次灾情,我们该如何面对险情,如何进行自救;怎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受灾家庭;作为学生,我们又该怎样爱家乡,重建我们的家园,为家乡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安知博告诉北青报记者,学校目前已经统计完成所有同学的情况,均安全。返校后,学校会给孩子们做专门的心理辅导,让孩子们平稳、安全的开启新学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谦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门头沟举办小学语文英语学科实践课程成果展示活动
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 2023-09-28
聚焦 | 北京门头沟5所受灾学校借址开学 部分学校完成开学准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4
探访洪灾后的涿州学校:临时安置点又有“新托管”
中国新闻网 2023-08-17
公益流动电影放映活动走进门头沟受灾群众安置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5
“京西文化大篷车”走进门头沟灾后安置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