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全球科技业裁员潮下留学“转码”可行否?业内人士:门槛提高“转码”需谨慎
广州日报 2023-05-15 08:04

从去年11月开始,Meta、谷歌、亚马逊等美国科技公司大幅裁员,带动了全球科技公司的裁员潮。据layoff网站统计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全球超过600家科技公司已裁员逾19万人,远超去年全年;即使未被裁员,留下来的“码农”工作量也面临翻倍、薪资福利缩水等情况。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1~2022年度,相比基础学科,前景更好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更受中国留学生的青睐。记者了解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赴美学习第二硕士转到计算机相关专业,在毕业后应聘程序员职位,是过去几年的热潮。而如今美国科技企业大幅裁员,计算机科班出身的毕业生找工作难度尚且在增加,零基础到美国“转码”读二硕是否还行得通?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入职半年后被裁

她一个月后重新“上岸”

方方(化名)原本在美国亚马逊公司上班,今年1月18日被裁员,一夜之间她从 “大厂”员工变成了失业在家的状态。方方从未想到裁员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因为她去年刚从另一家知名企业跳槽而来。方方复盘后认为,她是组内入职时间最短的人,只有半年时间,还没进行过绩效考核,因此不是因为绩效不好被裁。她后来了解到,在本次裁员名单中,很多都是刚入职不久的员工。“因为新雇用的员工往往还在适应期,裁掉对部门运作影响不大,因此会被优先考虑。”方方分析,近两年入职的员工股票配给较少,薪资主要以现金发放,对公司现金流影响较大,这可能也是她被裁的原因之一。

方方在被裁后也一度感到彷徨和焦虑,但她迅速调整了状态。她表示,被裁后不能纠结于过去。“裁员并不是自己可控的,不如好好想想下一步。” 方方告诉记者,被裁后要及时更新简历,像她在被裁的当天下午就更新了自己的简历,并迅速在网上申请其他合适的工作机会。与方方一同被裁的同事有些还沉浸在失业的苦闷中,但方方很快便开始频繁参加各种面试,并且在裁员一个月后就成功拿到一家心仪公司的录用通知。

因为裁员的科技公司越来越多,方方建议,在投简历时要及时追踪裁员相关新闻,那些近期有裁员的公司可不投。“裁员后因为时间紧迫,为了尽快面试,建议内推为主,猎头次之,海投是下策。”她表示,哪怕收到再多拒信也不用怀疑自己不够优秀,只是因为机会不合适。方方最多时试过一天参加了八场面试,消耗了大量体力和脑力,但她当晚也睡得特别香。“只需要按自己的节奏去提升知识和经验,接受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这样找工作也就不会觉得累了。”

方方说,对工作3~5年资深的员工来说,被裁后重新找到工作的可能性较大;但对于刚毕业或毕业一两年的职场新人来说,被裁后重新找工作的难度会大幅增加。

虽未被裁员

但工作量翻倍收入减少

即使躲过了汹涌的裁员潮,留下来的“码农”也过得并不舒心。阿枫是美国纽约一家科技公司负责后端开发的程序员。他告诉记者:“在裁员背景下,幸存的打工人没有最卷,只有更卷。”阿枫认为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科技公司裁员,在这种情况下,供求关系更有利于资本方,因此老板会不断催促没被裁员的人多干活。

阿枫在该公司工作已有4年,之前在生活和工作上取得了比较好的平衡。但从去年11月开始,公司的项目进度加快,员工们都忙了起来。“我去年11月开始被分配项目,要求今年2月上线,如果按照未裁员前的工作节奏,这个项目至少要花三四个月。”虽然知道工作量翻倍,但阿枫也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做。

阿枫表示,在赶项目那段时间,他两个月就写了此前三四个月的代码量。尽管未被此次裁员潮波及,但阿枫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身心都非常疲惫。“因为整体环境不太好,公司不停地开源节流,原本租了10层楼办公,现在关掉了4层,并且取消了一切活动经费,全公司的招聘也冻结了。”阿枫表示,公司目前还在缩减员工福利。他估算,因为奖金减少,他的年收入将减少10%。

2019年阿枫刚开始工作,当时科技行业处于上升周期,工作岗位很多,对于求职者的要求也相对宽松,比较看中潜力,愿意培养新人。因此有很多人通过自学等途径,在半年或一年后成功“上岸”并获得高薪。“现在一切都变了,市场上被裁掉的工程师都在努力地重新找工作。”

尽管工作压力大,阿枫只能安慰自己把眼下的工作做好。“这是环境逼着我主动进步,希望行业复苏的那一天早点到来。”

5轮面试两个月等待

实习生招聘计划被取消

科技公司的裁员潮不仅影响在职员工,也影响着应届毕业生。阿婷是美国某大学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硕士,她就读的是一个为期两年半的硕士项目,将在今年底毕业。阿婷告诉记者,去年她拿到一家美国科技公司的现场面试机会并顺利通过,之后她又参加了该公司后续的四轮面试,所有的技术题都做了出来,感觉自己能拿到实习录用通知。但从去年9月结束5轮面试后,她却频频被面试官通知“再等等”。

直到去年11月,阿婷在新闻上看到了目标公司将裁员13%的消息,顿感不妙的她还打趣地跟同学说“该不会面试官也被裁了吧”。想不到过了几天那位面试官竟然真的在社交平台上宣布自己被裁员了,正在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几天后,阿婷就收到该公司的通知,称终止了2023年的实习生招聘计划,将不会给任何候选人发录用通知。“两个月的等待、5轮面试都白费了。”如今阿婷的同学也在找实习,发现不少科技公司都停止了今年的实习生招聘计划。

这波从去年底开始的科技公司裁员潮还在持续地发酵着。不过乐观的阿婷表示,提前焦虑也改变不了现实,不如积极面对。而阿婷也是有底气的。“我之所以到现在还能够比较淡定,主要是因为去年比较幸运,提前拿到了另外2家公司的暑期实习Offer,否则如果等今年再去找实习,真的是难上加难。”

阿婷如今把希望都寄托在于今年暑期的实习转正上,这样她就不再需要去重新找工作了。“我能够做的就是在接下来的实习期好好表现,争取能够在实习结束后转正。”阿婷认为,应届生还是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不断地去提升自身能力,这样在机会来临时才可以第一时间把握住。

裁员潮下

进科技企业的门槛在提高

在这波裁员潮下,对程序员的工作要求和入行门槛也都回归了“理性”。如今不少应届毕业生都在抱怨“面试机会都没有,更别提录取通知了”。

阿枫说,过去几年要成为“码农”并不困难。“科技行业是资本的宠儿。科技公司获得了大量融资,利润增长迅速,因此需要大量招聘人员,需求大大超过供给,只能放低门槛招人,因此有一些没有计算机科学文凭、只学了半年专业知识的求职者也能找到程序员工作,有的公司甚至愿意给予半年甚至一年的学习和上手时间,然后才对员工的产出有要求。”

过去3年间,一些科技公司存在过度招聘现象,而如今在加息和资本紧缩的周期下,新人进入科技行业的门槛大大提高。阿枫介绍,以往花半年时间学习3~4门基础课程,再刷上200道题目,就有可能找到一份中型科技公司的全职工作。如果去一些IT外包公司,还会有1~2个月的培训,帮求职者掌握一门编程语言,这样只需要一轮面试也可能获得工作机会。“现在连门槛低的外包公司都开始要求1~2年的学习或从业经验,求职者最好有计算机科学学位,而面试也要进行三四轮。潮水退去后,只有合格的程序员才有机会找到一份工作。”

阿枫表示,主流的科技公司裁员,一方面是修正过去疯狂招人导致的人浮于事,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励剩下的人多干活。“因为大家难跳槽,又不想丢掉现在的工作,只能多付出。”同时,这些裁员的科技公司也会查缺补漏,逐步开放一些工作岗位,并提高招聘门槛。阿枫说,当下美国的就业市场充满了大量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科技公司被裁员工,也有很多即将毕业的应届生,而只有基本功扎实、有一定项目和工作经验的人才有机会通过面试并被录用。

“转码”还有美好前景吗?

短期内不易 但合格的程序员还会是刚需

过往几十年,计算机在美国一直是就业率和薪酬回报很高的专业,因此留美“转码”是不少留学生的选择。阿婷的本科和第一硕士学位都是文科,为了“转码”就业,她零基础到美国某大学学习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而阿枫原本是美国全奖化学博士,却也中途退学转向当“码农”。“像我在读博期间经常需要写一些简单代码来分析数据,认为写代码有意思,于是后来决定放弃读博转码。”

过去几年,类似阿婷和阿枫这样想转型当“码农”、在美国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并完成“转码”的中国留学生不在少数。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2022年国际教育交流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21~2022年度,计算机科学是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的专业。

阿婷告诉记者,在美国既有对候选人专业背景要求极高的研究生项目,也有为编程零基础的文科、艺术类专业生开设的计算机项目,而她就读的专业就是为零基础的学生所设立的,身边的同学几乎都是从别的专业转过来的,大家“转码”的目的就是为了进入像谷歌、微软这样的互联网“大厂”。阿婷说,因为同学们都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不少人通过努力学习的确成功完成了赛道转换,找工作的成功率和薪资水平都会大幅提升。

但在如今科技公司的大规模裁员潮下,留学生“转码”学习计算机专业是否还是一条好赛道呢?阿枫表示,大部分基础科研都是服务未来,短期没有直接的应用,就业机会相对少一些,相较而言,互联网科技行业的市场大得多,机会自然也多。

在阿枫看来,过去北美的科技行业在低利息的环境下大量融资并快速扩张,积攒了很多泡沫,现在逐步去泡沫回归价值。“短期内北美的程序员找工作会非常不容易,这可能也会影响到一部分留学生的信心。”不过他认为,经济发展都是周期规律,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科技行业未来还是会长期向前发展。“我相信未来程序员的前景还是不错的,因为有一定的知识和思维门槛,合格的程序员即使在现在裁员的环境下也会是刚需。”

文/周伟良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越南计划建设首座芯片厂 业内人士呼吁不如专注现有业务
财联社 2023-11-03
以“网”链接数字未来 业内人士热议数字产业变革动力
新华社 2023-06-20
日本限制对华半导体出口 业内人士称将加大自主创新与国产替代
证券时报 2023-05-27
多地二手房主抱团“喊涨”? 业内人士:提价可行性不高
扬子晚报 2023-03-08
美国裁员潮持续!咨询巨头麦肯锡开启史上最大规模裁员之一
中新经纬 2023-02-22
最新评论